节点文献

基于LTAD理论的我国青少年攀岩运动发展路径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布和杨占东张卓

【机构】 北京体育大学

【摘要】 研究目的:攀岩运动从现代登山运动训练方式逐步演变成为一项体育运动,自从1987年引入我国已近30多年发展历程,在2016年攀岩运动成为东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随着奥运动的推进,攀岩项目逐步开始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近几年发展趋势迅猛。我国优秀攀岩运动员近些年开始在该项目的国际竞赛中崭露头角,从获得五届世界攀岩锦标赛冠军钟齐鑫开始,到取得两张东京奥运会入场券的潘愚非和宋懿龄,代表着目前我国攀岩项目的国际水平。同时青少年U系列攀岩联赛从2018年单场比赛187人到今年的716人参赛,创造历史最高人数。其次攀岩馆从2012年的49家发展到2021年470家,不到10年的时间净增加420家。从项目发展趋势角度来说攀岩运动也从一项极限运动和小众项目逐渐被大众所熟知起来,但是在攀岩赛事、岩馆和俱乐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还是可以看到项目快速进步和发展时,与之而来的一些现实问题:1.高水平运动员逐步涌现,运动成绩不断提高,但青少年人群基数总体较少,后备人才梯队建设不足。2.青少年人群参赛热情高涨,但大部分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竞技水平表现欠缺。3.攀岩教练员缺口较大,尤其是缺乏高水平青少年攀岩教练员。欧美各国制定各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培养的长期发展模型(LTAD)作为本国各运动项目发展体系和框架,不仅仅是发展专项技术,包含发展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心理和生活方式技能。因此,本研究尝试借助LTED理论,针对我国当前攀岩运动当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以期为我国青少年攀岩运动长期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理论支持。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跟踪观察法研究结果:1.我国攀岩运动目前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年轻人参与其中,带动部分青少年参与其中,但是青少年整体参与人群与比例较少,年龄段主要集中在6-12岁小学阶段,由于本阶段学业压较轻,家长支持孩子参与更多的体育运动项目,所以这个年龄段是目前青少年参与的重点人群,到初中以后由于学业压力过重,大部分学生开始减少体育运动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另外本阶段训练强度加大,开始出现伤病和厌倦情绪,使本年龄段参与者开始出现断层。2.攀岩运动与传统奥运项目对比,青少年攀岩培训系统不够完善,岩馆和俱乐部均有各自培训体系,由于岩馆教练员培训内容和培训水平参差不齐,教练员在执行过程中很难统做到统一目标教学水平,同时教练员科学化训练水平不高,缺乏系统的长期规划,未能将全程性多年训练与中、短期训练目标有效协调统一,导致青少年竞技水平表现欠缺3.目前国内开设攀岩运动课程大专院校较少,主要集中在体育类院校和综合院校攀岩社团,尤其是具有较高攀岩水平的毕业生更加稀少,市场大量需求难以被及时满足,攀岩馆和俱乐部近一半的教练员学历北京为体育类专业毕业生,这些从业者除具备攀岩技能外,同时具备一定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运动基础,其余为非体育类专业毕业生,虽具备一定水平的攀爬能力,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教学方面有一定欠缺,需要在从业过程中继续参加教学指导培训和持续深造。研究结论:我国青少年攀岩运动水平处于刚起步阶段,各级部门和组织还没有及时构建符合青少年科学训练思想体系,缺乏专项技术与身体发育相结合的训练指导思想的深入研究,使青少年攀岩教练员在课程和训练过程中制定阶段目标不清晰,在教学和训练中注重攀登技术训练,轻视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和身体素养的培养过程,简单的将青少年的教学和训练简化为缩小版的成人训练方案。攀岩运动作为一项早期参与,晚期专项化培养的运动项目,教练员需要通过漫长的培养过程,根据青少年运动能力发展的自然规律,以长远目标为导向,在青少年成长和发育的各个阶段,通过系统性、合理性教学目标与指导思想为引导,注重运动素质的全面均衡发展。通过建立我国攀岩运动员长期发展的LTAD模型,从身体素质、专业化、年龄、可训练性、智力-情感和道德发展、卓越需要时间、分阶段、竞争、运动系统调整和整合以及持续改善等10个方面建立不同身体发育年龄阶段的目标和内容,从而为教练员、家长和管理人员提供长期教学和训练发展计划的指导,使更多的青少年能够达到与年龄发育阶段相符的竞技水平,并能够让更多的人长期参与到这项运动中,并且直到成年或者老年后继续享受这项运动带来的魅力。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墙报交流(运动训练学分会)(二)
  • 【会议名称】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会议时间】2023-11-03
  • 【会议地点】中国天津
  • 【分类号】G881
  •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节点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