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12周功能性训练对男子羽毛球专项大学生动态平衡的干预效果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周道琴杨澎湃姬志强廖珂煜

【机构】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

【摘要】 研究目的:功能性训练是将功能解剖学融入动作链的针对性训练方法,主要包括纠正性训练、动作模式建立、动作能力增强三个阶段。羽毛球运动的快速移动、变向及急停,要求具有良好的动态平衡能力。Y平衡测试(Y-Balance Test,YBT)可评估运动员的上肢(Upper Quarter,UQ)和下肢(lower Quarter,LQ)动态平衡能力。故本研究围绕羽毛球专项大学生动态平衡能力,探究功能性训练对其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以及上、下肢动态平衡能力的相关性,为非对称性运动项目及动力链平衡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数据。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CNKI、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以Functional Training、athlete、badminton、YBT等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和分析。(2)研究对象。选取成都体育学院羽毛球专项班36名男子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18人)和实验组(S组,18人)。C组按教学计划完成专业训练,S组教学专业训练外+12周功能性训练。本实验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号为:成体伦理(2021)71号。纳入标准:(1)有1年以上的羽毛球专项训练经验;(2)实验过程除教学训练和功能性训练外,无其它训练干扰;(3)自愿参与,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肩峰撞击综合征试验、Lift-off试验、拿破仑试验等理学检查为阳性;(2)半年内上下肢有受伤;(3)干预中途脱落者。(3)功能性训练干预。围绕羽毛球常规技术动作的解剖学分析,选择原动肌。训练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任务:激活肩关节周围肌肉和小负荷的功能性力量训练,第二阶段任务:以中负荷量的功能性力量训练为基础,并加入模仿专项动作的专项训练,第三阶段任务:在第二阶段基础上加大训练负荷。训练时间12周,每周3次,训练平均心率维持在140-150次/分。训练遵循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2)平衡性原则,即优势侧与非优势侧区分训练原则。(4)YBT测试。在功能性训练前后,分别对C组与S组进行上YBT-UQ、YBT-LQ和上下肢体长进行测试,YBT每个方向测试3次,取最大值,并计算YBT综合值。YBT综合值(%)=(三个方向伸出距离和)/(3倍肢体长)×100%;YBT双侧差值=|优势侧伸出值-非优势侧伸出值|。(5)数理统计法。使用SPSS26.0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则采用秩和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各方向伸出距离值。YBT-UQ:(1)功能性训练干预后,S组优势侧后内侧显著大于C组(P<0.05),S组非优势侧外侧、前侧与后内侧均显著大于C组(P<0.05);(2)功能性训练干预前后比较,S组非优势侧外侧、前侧与后内侧呈极显著性提升(P<0.01),优势侧外侧与后内侧呈极显著性提升(P<0.01);C组非优势侧后内侧呈显著下降(P<0.01),优势侧外侧呈显著性提升(P<0.05)、前侧与后内侧呈显著性下降(P<0.05)。YBT-LQ:(1)功能性训练干预后,S组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较C组均无显著性差异。(2)功能性训练干预前后比较,S组优势侧与非优势侧前侧、后外侧、后内侧均呈极显著性提升(P<0.01);C组非优势侧前侧呈极显著性降低(P<0.01),优势侧前侧呈极显著性降低(P<0.01)、后外侧呈显著性提升(P<0.05)。(2)功能性训练干预前后双侧差值。(1)S组YBT-UQ前侧双侧差大于4的人数占比呈显著性减小(P<0.05)。C组YBT-UQ外侧、后内侧的双侧差呈显著性增大(P<0.05),大于4的人数占比呈显著性增大(P<0.05)。(2)S组YBT-LQ后外侧双侧差值呈显著性减小(P<0.05),前侧与后外侧双侧差大于4的人数占比呈显著性减小(P<0.05),后内侧双侧差大于4的人数占比呈极显著性减小(P<0.01)。C组YBT-LQ无显著性差异。(3)功能性训练干预前后YBT-UQ综合值:C组非优势侧呈显著性下降(P<0.05);S组非优势侧与优势侧均呈显著性提升(P<0.05);功能性训练干预前后YBT-LQ综合值:C组无显著性差异;S组非优势侧与优势侧均呈极显著性提升(P<0.01)。(4)上下肢YBT相关性分析。(1)功能性训练干预前、后,S组YBT-UQ优势侧外侧与非优势侧外侧均呈极显著性相关且相关系数无变化(R=0.89,p<0.01);功能性训练干预前S组YBT-UQ优势侧前侧与非优势侧前侧呈极显著性相关(R=0.882,p<0.01),功能性训练干预后S组YBT-UQ优势侧前侧与非优势侧前侧呈极显著性相关(R=0.786,p<0.01)。(2)功能性训练干预前,S组YBT-LQ优势侧前侧与非优势侧前侧呈极显著性相关(R=.907,p<0.01),功能性训练干预后YBT-LQ优势侧前侧与非优势侧前侧呈极显著性相关(R=.865,p<0.01);功能性训练干预前YBT-LQ非优势侧前侧与非优势侧内侧呈极显著性相关(R=0.789,p<0.01)。(3)功能性干预后,S组YBT-UQ非优势侧外侧与YBT-LQ优势侧前侧呈极显著性相关(R=0.713,p<0.01)。研究结论:(1)12周功能性训练后,上下肢非优势侧YBT伸出距离值、综合值的改变大于优势侧,提示可通过提升非优势侧指标以增强羽毛球专项大学生的动态平衡性。(2)训练干预后S组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YBT综合值均低于前人研究的94%,提示应谨慎使用YBT综合值评估非对称运动项目的运动损伤风险。(3)功能性训练干预后,主要为优势侧和非优势侧YBT指标高度相关,同侧各YBT指标相关性弱,提示优势侧与非优势侧形成了平衡性动力链。

【关键词】 功能性训练动态平衡羽毛球Y平衡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墙报交流(运动训练学分会)(二)
  • 【会议名称】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会议时间】2023-11-03
  • 【会议地点】中国天津
  • 【分类号】G847
  •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节点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