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射艺练习过程中文化认同生成叙事与意义生产——一位非遗传人的生命史研究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摘要】 研究目的:1经验问题的提出。既有研究解析体育增强宏观及中观群体文化认同的价值、方法和路径等,对于分析文化认同的生成逻辑大有脾益。然而,宏观、中观的研究对象并不能说明文化认同的所有问题,同时对这种大群体的研究,无法进行连续跟踪,分析文化认同形成的整个周期。本文拟研究一位"儒家文射"传承人从2012年第一次接触中华射艺在没有利益驱动下,习练射艺过程中实现文化觉醒,突破认同阈限完成情感同化,最终通过行为实践到达文化认同至臻的经历。我们发现中华文化自始至终未强加于他,但最终却自觉的生成中华文化认同。这一案例侧面反应中华传统文化隐而不彰的强大生命力的同时,与既有的研究希望通过某些载体及方法增强文化认同的思路截然相反,为中华文化认同研究提供新的意义。2理论问题的聚焦。凝练埃里克森和霍尔对文化认同的解释,发现文化认同"连续性"和"同一性"两个核心观点:第一,文化认同是与个体生命周期相结合的,是一个文化身份向新的文化身份迁移的过程,并且具有阶段性特点;第二,文化认同是对族群共有文化的归属,是对过去历史的一种寻根,它包含对身份、民族、环境的历史性认同。梳理既有的文献发现,学界以文化认同理论为依据生产了丰硕的文化"同一性"向度的成果,但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文化认同"连续性"的重要意义。在此启发下,有学者将文化认同的形成周期分为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个基本阶段。从埃里克森到霍尔有关文化认同的思想中,他们不仅重视文化与身份的"同一性",同时还强调文化认同建构的"连续性",它足以提示我们在中华文化认同的培育上不应过度强调结果的片面性,而要重点关注认同生成的周期过程。基于此,笔者在经验问题的基础上聚焦以下理论问题:既然文化认同具有生命周期的特点,那么该周期的起点是什么?终点是否存在?综上,霍尔文化认同"连续性"观点及埃里克森文化认同"生命过程"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文化认同生命周期的分析框架。同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文化认同生命周期的阶段。为此,笔者希望通过陈光的微观生命史呼应文化认同"连续性"论点,佐证文化认同生命周期的分析框架的合理性,以此透视微观个体文化认同生成的相关问题。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民族志的方法来支撑文化认同生命周期的研究框架,长时间段的民族志研究可以从微观视角观察个体的生活日常,发微个体与文化互动的潜在细节,捕捉与个体文化认同息息相关的重要节点,从而的呈现出一个跌宕转折的生命历程。笔者与陈光在2016结识,通过近7年以来的不断观察及不定时面谈和电话交流,直至多次交流后没有新主题、问题出现,证明主题的理论性趋近饱和。研究结果与结论:文化认同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感性表达方式,这一概念的复杂程度致使其难以被科学化的计量。但在生活情境中,我们可以通过个体日常的文化态度、文化行为及接触的文化群体,以一种模糊化的方式判断个体文化认同所处阶段。幼年时期是个体开始接触文化,面对社会情景中多元文化形式难以做出抉择,因此出现游离在不同文化群体的"文化徘徊"现象。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文化徘徊"是文化认同生命周期的起始阶段。因为"徘徊"是"认同"的先决条件,没有"徘徊","认同"便成为无稽之谈。陈光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与世界文化互动日益频繁。好奇心驱使陈光不断尝试新颖文化,在不同的文化群体间徘徊,因此迟至20世纪末期仍未对中华文化产生认同感。因机缘巧合,陈光毕业后接触到射艺,并以射艺为媒介开始了解中华文化。其实不止是射艺,我国传统体育项目背后几乎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练习传统体育项目是了解我国历史,形成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通常体育运动不被视为压力,而是作为玩乐放松的方式,伴随运动技术的提高,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而从运动中获得的满足感又称为学习中华文化的内源性动力,继而增强个体的文化认同。既然文化可以嗣续,那么文化认同也可以通过代际传承而得到延续。陈光完成拜师仪式后进入了以徐开才为主导的家外社群,也代表陈光进入了一个新的文化群体,并对此群体中的文化思想表示认同。陈光在继承徐开才"儒家文射"代表性传承人衣钵的同时,也继承他一部分文化认同,并且在日后的收徒、教学实践中将徐开才等文化人体及自身构建的文化认同继续传承下去。不言而喻,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要具备起点和终点。上文证明"文化徘徊"是文化认同生命周期的起始阶段,"行为实践"理应是文化认同生命周期的终点或结束阶段。实则不然,文化认同的生命周期没有终点,因为文化认同具有继承性,认同通过代际传承或多或少融入新的个体,进入新的文化认同生命周期。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文化认同可以通过传承进去新的生命周期,但是无法确定是文化认同生命周期的哪一阶段。好比猫吃了鱼延续了猫的生命,但是我们无法确定鱼是在什么时间段被猫吃掉一样。历经诸多行动和事件检验,个人生命史本身作为一个整体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文化认同生命周期的分析框架下,以个体的日常生活为落脚点,基于人与文化的互动,从情感视角分析文化认同的发展情况。文化认同生命周期的意义是提高理论解释能力的同时,弥补了体育增强文化认同的微观研究领域的不足。将这一框架应用于本文研究对象,即基于人与人、人与文化之间的互动的表象,确定所处文化认同周期阶段,分析文化认同生成和发展机制。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报告(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
- 【会议名称】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会议时间】2023-11-03
- 【会议地点】中国天津
- 【分类号】G852.9
-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