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髌股关节痛跑者的下肢肌力、肌力平衡及对称性特征
【机构】 南京体育学院;
【摘要】 目的:本文通过采集不同性别髌股关节痛(patellofemoral pain,PFP)和非膝痛业余跑者的下肢等速肌肉力量、肢体对称指数、股四头肌与同心腘绳肌向心力量比值(H:Q,Qcon:Hcon)等数据,对比PFP跑者和非膝痛跑者的差异,研究PFP业余跑者的下肢肌肉力量、肌力平衡及对称性特征。方法:选取30名患有髌股关节疼痛的业余跑者(18~50岁)作为膝痛组,其中男性20人,女性10名。按照膝痛组的年龄、身高、体重、患侧等信息匹配30名无任何损伤的业余跑者作为非膝痛组。受试者统一由1位康复治疗师进行筛查,筛查标准根据Resnick的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诊断标准[10],纳入标准:(1)髌骨内外侧及周缘触诊有明显疼痛;(2)膝关节有反复的损伤史;(3)膝关节存在"打软腿"或膝关节周疼痛症状,上下楼梯和半蹲时伴随疼痛,影响正常的跑步、跳跃等动作,较严重者影响步行。(4)髌骨研磨试验、伸膝抗阻力试验、单腿半蹲试验均为阳性。(5)伸膝肌群萎缩,慢性滑膜炎者伴有膝关节腔内积液。采用BTE PrimusRS模拟仿真测试评价训练系统分别测试受试者双下肢髋外展力量、股四头肌力量、腘绳肌力量。本研究指标选取为峰力距(Peak Torque,PT),并将最大峰值力根据体重标准化为处理,单位为Nm/kg。下肢肢体对称指数(LSI):较小值/较大值*100%;肌力平衡(H:Q比值):腘绳肌向心峰值/股四头肌肌力向心峰值。股四头肌、腘绳肌力量测试:均为向心收缩,在全关节活动范围内进行测试,分别选取30°/s、60°/s、120°/s的角速度下进行测试,每个速度测试3次并记录数据,选取最大值。髋外展力量测试:外展为向心收缩,在全关节活动范围内进行测试。分别在30°/s、60°/s的角速度下进行测试,每个速度测试3次并记录数据,选取最大值。应用SAS JMP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组别的各项指标进行差异性检测。显著性水平取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果:1)下肢不同部位峰力距的比较,男性受试者中,膝痛组右侧的髋外展力量、股四头肌力量显著低于非膝痛组(P<0.05);女性受试者中,膝痛组右侧的髋外展力量显著低于非膝痛组(P<0.05);男性和女性受试者,膝痛组左侧的髋外展力量、股四头肌、腘绳肌与非膝痛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膝痛与非膝痛跑者腘绳肌和股四头肌比值,男性膝痛组左侧60°/s和右侧60°/s、120°/s的条件下腘绳肌和股四头肌的比值显著高于非膝痛组(P﹤0.05);而女性膝痛组腘绳肌和股四头肌的比值与非膝痛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膝痛与非膝痛跑者下肢力量LSI的比较,男性受试者,髋外展力量、股四头肌力量LSI在不同角速度下非膝痛组显著高于膝痛组(P<0.05);女性受试者,髋外展力量LSI在30、60角速度下非膝痛组显著高于膝痛组(P<0.05),男性与女性跑者的腘绳肌LSI非膝痛组与膝痛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FP业余跑者呈现出显著的下肢力量、LSI特征,与非膝痛的跑者相比,男女性PFP跑者均表现较弱的髋外展力量及LSI,同时男性PFP跑者还表现表现出较弱的股四头肌力量及其LSI,较高的H:Q比值。虽然男女性PFP跑者的腘绳肌肌力及其肢体对称指数均低于非膝痛跑者,女性H:Q比值小于非膝痛跑者,但PFP组与非膝痛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故不能作为PFP业余跑者表现出的下肢力量特征。针对PFP业余跑者表现出的下肢肌肉力量、肌力平衡及对称性特征和性别差异,对于PFP患者的康复治疗应具功能性和性别特异性,在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中,男性PFP患者可采用强化髋外展和股四头肌力量,改善LSI、H:Q比值的干预手段,而女性PFP患者可采取强化髋外展力量,改善其LSI的干预手段。
- 【会议录名称】 202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2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
- 【会议时间】2023-07-14
- 【会议地点】中国江苏南京
- 【分类号】G804.2;R684
- 【主办单位】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