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我国致病疫霉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者】 张欣杰; 陈汉; 何骋; 杨丽娜; 殷国煜; 舒海东; 张帆; 曾娟; 郑小波; 董莎萌;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闽江学院地理与海洋学院;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摘要】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发的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长期威胁全球马铃薯的生产安全和产业结构。致病疫霉田间变异快且群体结构复杂,造成防控措施失效,最终导致晚疫病的常年暴发。为此,本研究旨在明确我国致病疫霉的群体结构,同时阐明致病疫霉的流行扩散规律。本研究前期从我国15个不同省份共收集了912株致病疫霉,同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致病疫霉进行基因分型并构建进化树,发现我国致病疫霉群体可分为CN-1、CN-2、CN-3和CN-4四个类群,并且CN-1类群中的EU13基因型为我国主要流行基因型。致病疫霉在我国不同马铃薯作区中具有遗传多样性,同时不同省份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流频繁。通过分析不同类群在各省份的分布情况,发现我国致病疫霉群体内部变异大,且CN-3和CN-4类群的菌株呈现出明显的由北向南扩散的规律。通过统计4个类群中各基因型在不同年份的比例,发现CN-1类群中出现了新的流行基因型。相较于EU13基因型,新流行基因型菌株克服R8、Rpiblb1、Rpiblb2和Rpivnt1抗性的比例增加。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我国致病疫霉群体可分为4个类群,并初步揭示了致病疫霉的流行扩散规律,对田间抗病品种的选育和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会议录名称】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23-08-05
- 【会议地点】中国山东泰安
- 【分类号】S435.32
-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病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