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中央国术馆女子武术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张津铷柯静宜冷传奇胡晓飞

【机构】 北京体育大学南京体育学院

【摘要】 研究目的:中央国术馆成立于1928年,以"术德并重,文武兼修"为馆训,以"强国救种、辱御图存"为口号,以"提倡中国武术、增进全民健康"为宗旨,对于近代武术发展、改革和转型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关于中央国术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代武术转型和武术教育、两届国术考试、教官师资和人才培养、国术家思想和武术实践、组织和传播等方面,而对于中央国术馆女子武术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近代也是各种思潮碰撞汇集的时代,是近代女子社会地位变迁、女性意识觉醒、女性从封建蒙昧过度到接受教育、承担社会工作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也是女子体育繁荣发展,而女子体育的研究主要关注点在于西方体育项目如体操、球类等在中国的传播、影响和发展,对于"土体育"武术中的女性群体关注较少。基于此,本文聚焦于女子武术,以中央国术馆女子武术发展为研究对象,对第二次国术考试中首设的女子武术项目进行考察,探究中央国术馆如何促进女子武术规范化发展,理清中央国术馆积极倡导女子武术发展的动因,阐明中央国术馆对于近代女子武术发展的时代意义,以补全丰富中央国术馆女子武术相关研究,以期启发对当代武术教育发展。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以民国时期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各类报刊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民国时期的武术类报刊如中央国术馆发行的国术周刊、国考特刊等资料为依据;运用逻辑分析法,梳理中央国术馆提倡女子武术发展的原因。研究结果与结论:1)中央国术馆组织的第二次全国性国术考试是近代女子武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标志着近代以来女子武术进入正式赛制;考试分为术科和学科,术科包括女子拳术、长兵、短兵、搏击四项,学科则重点考察对国术源流、三民主义等方面,本次国术考试首设女子项目,旨在推广女子武术发展,鼓励更多女性习武。2)近代以来女子武术发展历经了从失序到规范,从民间到官方,从蒙昧到科学的过程,进入规范化发展则是由中央国术馆成立伊始,其规范化发展体现在:第一,理论不断完善和丰富,注重对武术源流的历史考证,初步出现了归纳、梳理不同拳种流派的意识,并且开始从近代学科的角度看待武术,统一规范武术教学内容,出版了多部国术教材;第二,人才培养呈现体系化,设置了不同班别,其培养宗旨、学业年限、招生标准、学习内容、考核标准都各有不同,层次分明各有重点;学开设的课程涵括学科和术科两大领域的多门课程,即注重专业技能培养,也重视提高综合素质,体现了丰富全面的特点,也充分考虑到女子学员的实际情况;第三,考核形式逐渐制度化,除了两次全国性国术考试外,还有月考、季考、年终考,以及毕业考等,并且考核与晋升、结业、就业挂钩,激发了学员的持续学习的积极性,也保障了学习效果。3)中央国术馆积极推动女子武术发展,其动因有三重:从性别维度上看,源于近代女性自身意识的觉醒,以及近代以来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从身体维度上来看,女性被赋予"国民字母"的身份,提倡女子习武是出于培养国民之母的需要,从而达到改造国民体质的目的;从国家维度上来看,迫于强国御辱、救亡图存的现实困境,呼吁男女同胞速练国术共赴国难。4)在中央国术馆的推动下,女子武术发展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促进女子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从国内各届全运会崭露头角,到远赴德国柏林奥运会,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第二,通过实施"武艺化教育"、"平民化教育"、"职业化教育",从而促进了女子武术教育发展,培养了女子武术师资;第三,保障了女子习武群体就业机会,就业形式灵活,就业途径多样化,或留任中央国术馆,或派往地方国术馆任教,或派遣到海外担任国术教员,或派遣到国内各机关如卫生所、女子中学等担任国术教员,从而为女子习武提供了一条职业化的发展道路。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专题报告(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
  • 【会议名称】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会议时间】2022-03-25
  • 【会议地点】中国山东日照
  • 【分类号】G852
  •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节点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