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不同温度和预处理时间对绿盲蝽药剂敏感性的影响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窦亚楠安静杰党志红潘文亮高占林李耀发

【机构】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摘要】 温度不仅能够影响杀虫剂的理化性质,同时也会造成昆虫生理代谢方面的改变。这就致使在不同温度下杀虫剂对昆虫的毒力存在差异,毒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杀虫剂称为正温度系数杀虫剂,反之为负温度系数杀虫剂。然而在杀虫剂温度效应的测定过程中,多数只测定药剂处理后的温度变化对杀虫剂毒力的影响,而试验前、试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也可能就造成杀虫剂温度效应的明显差异。基于此,笔者以绿盲蝽(Apolygus lucorμm)为试虫,探索不同温度、不同预处理时间对绿盲蝽杀虫剂敏感性的影响,以期为杀虫剂的温度效应研究及精准室内药剂生测试验设计奠定一定基础,进而为田间不同温度下防治害虫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此,本文挑选于25℃±1℃温室条件下饲养的、生理状态一致的绿盲蝽3龄若虫分别在15℃和35℃温度条件下0h、2h、4h、8h、12h和24h共6个不同时间预处理后,以氟铃脲(正温度系数药剂)、高效氯氰菊酯(负温度系数药剂)和辛硫磷(无温度系数药剂)为供试药剂,采用浸渍法,测定各不同预处理时间对绿盲蝽杀虫剂敏感性的影响。从不同预处理时间对绿盲蝽药剂敏感性影响来看,对于正温度系数药剂(氟铃脲),高温(35℃)预处理0h、2h、4h、8h、12h和24h后,其对绿盲蝽的毒力随预处理时间增长而增强,但变化较小,2~3倍(9.38~24.39mg/L),而低温(15℃)预处理0h、2h、4h、8h、12h和24h后,其毒力增强明显,约8倍(114.72~900.03mg/L)。对于负温度系数药剂(高效氯氰菊酯)高温(35℃)及低温(15℃)预处理0h、2h、4h、8h、12h和24h等不同时间后的结果与之正相反,低温处理对绿盲蝽药剂敏感性影响较小(毒力相差2倍以内),而高温预处理后影响明显(毒力相差超过3倍)。对于无温度系数药剂(辛硫磷)高温(35℃)及低温(15℃)预处理0h、2h、4h、8h、12h和24h等不同时间后,绿盲蝽的药剂敏感性未随预处理时间的变化而出现明显的变化。另外,正温度系数药剂(氟铃脲)低温预处理不同时间和负温度系数药剂(高效氯氰菊酯)高温预处理不同时间后,绿盲蝽的药剂敏感性均随着预处理时间的增长而增加。本文研究表明,杀虫剂对害虫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常因温度和预处理时间的不同而对试验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与药剂对该种试虫毒力的温度效应有关,需引起注意。

【关键词】 温度效应预处理时间绿盲蝽毒力测定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201906);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HBCT2018-040204)
  • 【会议录名称】 植物健康与病虫害防控
  • 【会议时间】2020-12
  • 【分类号】S433.3
节点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