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民丰洼陷沙四段深部热流体活动及其对油气生成和储层物性的影响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周涛袁静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摘要】 地质学研究中引入流体已有百余年历史,深部热流体的研究也由早期成矿作用过程转变为深部热流体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并被逐渐被证实其参与油气成藏的全过程。深部热流体对储层的改造、影响油气的生-运-聚集和烃源岩演化分布已成为近几年石油勘探研究的热点。发现东营凹陷天然气化学成分测试结果中发现CO2和H2表现出异常高的含量,证实受到漫源流体作用;陈勇(2010)也在民丰洼陷深层天然气储层流体包裹体内发现烃类流体和二氧化碳流体共存的证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成岩演化过程,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镜质体反射率、烃源岩热解参数等分析方法,明确了东营凹陷民丰洼陷沙四段深部热流体活动证据,包括岩石溶蚀孔、深部热流体特征矿物组合、黄铁矿附存形式、烃源岩热解参数异常变化、流体包裹体显微温度异常等。进一步探讨了深部热流体对油气生成和储层的影响。结果发现:民丰洼陷沙四下亚段部分取心井内薄片显示沥青分布在较小溶蚀孔内,与颗粒镶嵌接触呈流动状且填充程度较高,为高成熟度沥青,由干酪根热裂解生成或古油藏裂解生成。且部分取心井薄片内可见黄铁矿、硬石膏和沥青同期存在,可见固体沥青充填硬石膏解理面和溶蚀孔隙,表明在沙四下亚段,随着地层温度的不断升高,油气与和硬石膏发生了热硫化还原反应TSR反应,而结合深部热流体证据及前人研究二氧化碳流体存在深度,表明深部热流体携带大量热能,通过能量交换对围岩及盆内流体进项加温影响反应进程,从而促进油气生成。同时由于深部热流体的存在加剧成岩作用对储层的改造,增加化学侵蚀能力,促进溶蚀作用的发生,在此过程中长石等易溶组分的溶蚀和碳酸盐矿物的沉淀对储集空间的保存和储层演化和物性改善产生了一定积极因素。

【关键词】 民丰洼陷沙四段深部热流体油气生成储层
  • 【会议录名称】 第十六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第十六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21-08-21
  • 【会议地点】中国陕西西安
  • 【分类号】P618.13
  • 【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SEPM(Society for Sedimentary Geology)
节点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