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青藏高原大型湖泊纳木错流域现代花粉组合的植被代表性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摘要】 青藏高原现代花粉组合的植被代表性及其空间差异是古植被定量重建的重要基础。目前,尚未有研究对高原湖泊流域尺度现代花粉组合的植被代表性进行精细的刻画。本研究利用高原大型湖泊纳木错流域37个表土和63个湖泊表层沉积物样品,基于判别分析结果(正确率达86.5%)建立了表土花粉组合与样点覆被的判别函数;对该函数进行校正并应用于表层沉积物,发现90.5%的表层沉积物花粉组合(多在水深>60米的沉积汇聚中心)代表了地带性的高寒草原植被,而少量代表高寒草甸和沼泽草甸的沉积物样品均分布于浅水区域(图1a;Li,2019)。同时,基于Shannon-Wiener指数和花粉丰富度指数E(Tn)构建了该流域现代花粉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显示花粉多样性在东南部高寒草原区域较高,在高寒草甸和沼泽草甸区域则较低。不同植被类型表土的花粉多样性差异可反映流域内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变化(Li,2018)。研究进一步利用Boosted regression trees定量区分了沉积过程(以沉积物平均粒径、样点水深表征湖内搬运、沉降与埋藏的影响)与陆生植被(以植被带指数表征花粉来源植被的影响)对表层沉积物花粉组合(以主成分分析第一主轴得分表征花粉组合差异性)的影响程度,发现作为湖泊花粉来源的陆生植被对表层沉积物花粉组合的贡献最大(重要性达85.8%),而沉积过程的贡献仅占到14.2%(图1b;Li,2019)。本研究的结果量化并证实了青藏高原大型湖泊沉积物花粉组合具有大区域、地带性植被的代表性,对于未来湖泊科学钻探计划的点位选取、化石花粉记录的植被、气候定量解译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会议录名称】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十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十届二次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9-10-11
- 【会议地点】中国四川绵阳
- 【分类号】Q913.84
- 【主办单位】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