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广西西北部核桃真菌性病害调查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汪筱雪韦继光谢津陈潇航黄宇豪李柯澄

【机构】 广西大学农学院

【摘要】 广西西北部的核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产业。本研究对广西西北部的核桃真菌病害种类以及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该地域核桃病害主要有4种:核桃根腐病、核桃枝枯病、核桃茎点霉黑斑病和核桃炭疽病。核桃根腐病特征为病株叶片退绿、黄化、萎蔫等,仅少数核桃患有该病害,其病原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该病原有两种形态的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卵形,无隔或只有一个分隔,大型分生孢子月牙形,有一到三个隔,两端钝圆;核桃枝枯病特征为病部皮层坏死、干缩,其上叶片逐渐变黄脱落,该病害的发病率在25%-40%,其病原菌为拟茎点霉(Phomopsis sp.),有性世代为间座壳属,分生孢子器扁三角形至扁球形,单腔,分生孢子梗无色,分隔,不分枝或一次合轴分枝,其分生孢子有两种,α型分生孢子无色,单孢,长椭圆形或近纺锤形,两端钝圆,β型分生孢子无色,单孢,线性,直或一端稍弯;核桃茎点霉黑斑病的特征:在叶脉上形成褐色至黑色圆形或不规则病斑,导致病叶萎缩畸形,在茎上形成长条形黑褐色病斑,稍凹陷,蔓延后会围绕枝条一圈致其枯死,在果实表面会出现黑色小病斑,后逐渐扩大并呈不规则的下陷斑,导致果实黑腐早落,该病害的发病率在10%-40%,其病原菌为茎点霉(Phoma sp.),分生孢子无色,单孢,为圆筒形或近圆筒形;核桃炭疽病在为害核桃叶片时有四种不同的症状,一种是叶片沿叶缘四周开始枯萎,逐渐蔓延至整片叶面,第二种表现为不规则病斑,病斑黑色后枯萎,病斑边缘退绿黄化,第三种表现为沿主侧脉中间出现长条形或圆形病斑,后期中间灰白形成穿孔,最后一种表现为叶面上出现褐色小圆病斑,严重时会连接成片,该病害的发病率可高达100%,其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分生孢子无色,单孢,内含1-2个油球。常见有三种形态:圆柱形且两端钝圆、圆柱形且一段略尖和圆柱形且中间微凹陷。

【基金】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重14121002-4-3)
  • 【会议录名称】 中国菌物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年学术年会摘要集
  • 【会议名称】中国菌物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年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7-08-11
  • 【会议地点】中国湖北宜昌
  • 【分类号】S436.64
  • 【主办单位】中国菌物学会(Myc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节点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