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两种轮作作物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动态分析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句梦娜王东孟焕文周洪友

【机构】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摘要】 马铃薯作为第四大主粮作物,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备受人们喜爱。但近年来,由于常年连作,马铃薯黄萎病等土传病害不断加重,且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及品质。前期研究表明,轮作西兰花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黄萎病菌的种群数量,从而减少作物黄萎病的病害发生;但其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于2017年在田间建立马铃薯黄萎病人工病圃,以无病圃作为对照,并分别种植马铃薯和西兰花两种作物,即设置西兰花加菌(PB)、马铃薯加菌(PP)、西兰花不加菌(NB)和马铃薯不加菌(NP)共4个处理,分别于种植后的5—9月,每月定期采集作物根际土壤,利用稀释平板法对土样中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数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期,PB处理条件下的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菌量先增高后降低,且在7月达到高峰,显著高于同期其他处理;而PB和NB土样中可培养真菌变化趋势与细菌相反,且在生长旺期(7月)可培养,真菌总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的相对比例往往与土壤健康水平密切相关。本研究发现,种植西兰花可以积累土壤中可培养细菌,而使可培养真菌的数量显著降低;进一步揭示,西兰花可以通过调节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相对数量,改变土壤微生态条件,从而抑制黄萎病的发生。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201503109)
  • 【会议录名称】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8-08-24
  •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 【分类号】S635.3;S435.32
  •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病理学会
节点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