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不同蜂虫比例对中红侧沟茧蜂繁蜂效果的影响
【机构】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摘要】 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Haliday)属膜翅目茧蜂科小蜂茧蜂亚科侧沟茧蜂属。该蜂属于独居性内寄生蜂(Solitary parasite),一头雌蜂平均产卵80头,最高可产200头以上;寄生蜂幼虫营容性寄生方式,一头寄主体内只能生产一头蜂,繁殖力的高低与寄主龄期大小、蜂体的强弱、雌蜂交配是否充分以及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寄生蜂的产卵量及产卵规律是室内大量繁殖及田间释放应用的重要参考依据,明确适宜的蜂虫比例是利用中间寄主繁殖中红侧沟茧蜂的关键技术之一。不同蜂虫比例对寄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寄主数量的增加,寄生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明显。当蜂虫比为1:10时,其寄生率达到74.88%;蜂虫比为1:20时寄生率为74.5%、蜂虫比为1:30寄生率为51.00%、蜂虫比为1:40时寄生率为56.88%、蜂虫比为1:50时寄生率为45.73%。在大量繁殖中红侧沟茧蜂的过程中,同时考虑寄生率和未寄生粘虫的浪费问题,单纯提高蜂虫比例并不能提高繁蜂效果,反而增加繁蜂成本,建议接蜂的蜂虫比在1:(10~20)。不同蜂虫比对子代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红侧沟茧蜂具有孤雌产雄生殖特性,成虫羽化后不进行交配繁育出的子代均为雄性。不同蜂虫比例繁育的后代在同一天的雌雄比没有显著性差异,随寄生天数的增加而有所下降,但是下降趋势幅度不大。因此,在室内大量繁殖中红侧沟茧蜂时,除了合理的蜂虫比例外,还应考虑接蜂适期及持续寄生的时间,以保证最大的蜂茧生产率;田间释放时应考虑寄生蜂的寿命和不同成虫日龄的寄生能力,一般将蜂虫比定在1:(30~40);此外,一些环境因子也对寄生蜂的寄生产生影响。
- 【会议录名称】 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7-11-08
- 【会议地点】中国湖南长沙
- 【分类号】S476.3
-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