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20世纪80年代末之后早春热带印度洋与东北初夏降水联系增强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韩婷婷贺圣平王会军郝鑫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Geophysical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Bergen and Bjerknes Centre for Climate Research

【摘要】 20世纪80年代末之后,早春热带印度洋与东北初夏降水在年际间时间尺度上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之前二者联系较弱。1989–2014年期间,热带印度洋暖海温异常发生时,随后初夏日本地区有显著的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导致东北地区出现异常的偏南风,这有利于暖湿气流自西北太平洋向东北地区输送。整个时期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能很好地从早春持续到初夏。自20世纪80年代末,与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相关的北半球Hadley和Ferrell环流显著性均增强,同时活动范围向北延伸至中纬度地区,由此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对欧亚大陆中纬度地区大气环流的影响增强。相对应地,西太平洋地区的散度异常强度增强,范围极向扩张,引起该地区显著的风场异常和水汽输送异常,导致东北初夏降水异常。另一方面,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引起地中海地区显著的散度异常,散度风对涡旋的平流作用是有效的罗斯贝波波源;因此,存在一条源自地中海、向东传播至东北亚地区的罗斯贝波波列,通过调整欧亚大陆大气环流异常对东北初夏降水产生影响。

  • 【会议录名称】 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4 青年论坛
  • 【会议名称】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会议时间】2018-10-24
  • 【会议地点】中国安徽合肥
  • 【分类号】P461.2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节点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