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低温发酵霉变饲粮对pH、还原糖和镰刀菌毒素水平的研究
【作者】 杨立杰; 杨在宾; 杨维仁; 李会荣; 李祥明; 姜淑贞;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山东省饲料质量检验所;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温发酵霉变饲粮对发酵pH、还原糖及镰刀菌毒素水平的影响,同时评价蒙脱石吸附剂(Calibrin-A,CA)的体外吸附效果。试验分6个处理,即对照组(Cont r.)为基础饲粮,试验1组(25Myco)和试验2组(50Myco)分别用25%和50%发霉的玉米和玉米蛋白粉替代基础饲粮中的玉米及玉米蛋白粉,试验3组(Contr.+CA)、4(25Myco+CA)和5组(50Myco+CA)分别在基础饲粮、试验1组和2组的基础上添加0.2%的CA。采用复合菌种进行固态发酵,乳酸菌(Lactobacillus)、酵母菌(Yeast)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添加量分别为6.33×106、1.05×106和8.94×106CFU/g,发酵开始前将各处理饲粮水分调节至50%,发酵温度控制在1618℃,分别于饲粮发酵的第0、3、6、9、12和18天采集样品。结果表明:各处理pH随发酵时间线性降低(P<0.05);发酵第6天开始,对照组pH显著低于两个毒素水平组(P<0.05)。各处理还原糖随发酵时间线性降低(P<0.05);发酵第3天对照组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25%的霉变组(P<0.05),25%的霉变组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50%的霉变组(P<0.05);发酵第6天时,对照组还原糖显著高于其他两个霉变处理组(P<0.05),而25%的霉变组还原糖与50%的霉变组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第18天时,对照组和25%霉变组还原糖含量显著低于50%霉变组(P<0.05)。玉米赤霉烯酮(ZEA)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线性降低(P<0.05),而呕吐毒素(DON)和伏马毒素(FUMB1)含量随发酵时间均线性升高(P<0.05);发酵第18天对照组、25%霉变组和50%霉变组ZEA分别降低100%、29.14%和43.75%;DON和FUMB1分别升高71.43%、112.83%、46.67和221.01%、233.03%、111.06%。添加CA的全程平均ZEA显著低于不添加CA组(P<0.05);镰刀菌毒素和CA对发酵pH(6天、9天)、DON(18天)和发酵全程平均还原糖均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皮尔逊分析表明,pH与还原糖呈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可见,低温发酵可有效降低霉变饲粮ZEA水平,但是DON和FUMB1却显著升高。蒙脱石吸附剂具有显著地吸附ZEA的功效,本结果对低温发酵和食品低温长期贮存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 【会议录名称】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二次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二次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16-10-21
- 【会议地点】中国湖北武汉
- 【分类号】S816
-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