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苹果锈果类病毒传播途径探究
【作者】 吕运霞; 杨金凤; 李楠; 王亚迪; 王树桐; 胡同乐; 王亚南; 曹克强;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摘要】 苹果锈果病又名花脸病或裂果病,是危害苹果较为严重的非潜隐性病毒之一,也是我国苹果的重要检疫性对象。苹果锈果病的病原为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属于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科(Pospivioidae)、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属(Pospiviroid),主要侵染苹果和梨。有研究表明ASSVd可通过嫁接、修剪工具传播,种子及根接能否传播存在分歧(Desvignes,1999;Hyun,2006;郭超,2014),至今未见详细报道。为明确ASSVd传播方式,本研究以带毒组培苗和无毒组培苗为试材,人工模拟田间不同传播方式,包括汁液沾染、修剪工具修剪、根系搭接,组织培养60d后运用RT-PCR技术检测植株心叶带毒情况,结果表明:组培条件下,组培苗伤口沾染带毒汁液后,随着带毒汁液沾染时间的延长组培苗带毒几率增加。沾染10s,扩繁无毒组培苗带毒率几乎为0;沾染2min,扩繁无毒组培苗带毒率为6.7%;沾染5min,带毒率增至为9.7%。组培剪沾染带毒汁液后立即进行组培苗的扩繁,使组培苗带毒率为20%;组培剪剪取带毒苗后立即进行无毒组培苗的扩繁,使组培苗带毒率增至16.7%。无毒组培苗培养基中滴加带毒汁液,培养后带毒率为33.3%;带毒、无毒组培苗共培养后,无毒组培苗带毒率为30.0%。因此推测,ASSVd可通过汁液沾染、修剪工具、带毒土壤及根系搭接传播,其中,根系传染风险最高,但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田间试验进行验证。
- 【会议录名称】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6-08-05
- 【会议地点】中国江苏南京
- 【分类号】S436.611
-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病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