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遥感技术在地质遗迹旅游资源调查与保护中的应用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
【摘要】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地球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地质遗迹资源则是指能够被人们利用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美学性质,而直接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或科研过程的有经济价值或潜在经济价值的地质体。我国地质遗迹资源种类多,地域性强,空间分布范围广且不均匀,使得地质遗迹资源的调查与保护工作难度较大。同时,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使得一些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古生物化石遗产地和具有高品位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刻不容缓。随着地质公园申报工作步入正轨,部分珍贵地质遗迹得到了一些保护,但目前我国尚未开展过系统的地质遗迹普查,缺少全面系统的地质遗迹资料,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问题只能根据各地的上报材料一事一议,很不完整,没有统一的保护标准和保护依据。诸多问题都迫切要求我们尽快开展地质遗迹资源的系统调查及保护工作。遥感是指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即不直接接触物体,而是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受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从而识别地物。遥感技术是指从不同高度的平台使用传感器收集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再将这些信息传输到地面并加以处理,从而达到对地物的识别与监测。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地面资源调查,不但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调查精度不高,提供研究成果的周期过长,不能及时了解和反映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动态变化,与现实要求有很大差距。遥感技术具有感测范围大、时相动态性好、多波段光谱信息以及提取信息可直接进入数据库等特点。通过制作多类型遥感影像,建立地质遗迹遥感解译标志,运用目视解译与计算机解译相结合、多源数据综合分析、宏观与微观交替观察等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全面、经济、有效地获取调查数据,及时掌握资源现状,监测其动态变化。当前,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在资源、能源的调查和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其特点,遥感技术在地质遗迹旅游资源的调查与保护中亦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 【会议录名称】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9届年会暨北京延庆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9届年会暨北京延庆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14-09-10
-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 【分类号】F592;P962;P237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北京市延庆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