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祁连山黑河流域草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黄晓敏张艺杭晓宁宋振伟邓艾兴张卫建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摘要】 【研究目的】祁连山黑河流域草地资源丰富,是河西重要的农牧业区。研究该区域草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促进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黑河流域高寒草甸草原(祁连县)、荒漠草原(民乐县)和亚高山灌丛草甸(山丹县)三种典型草原的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农田和退耕地4种草地利用方式,进行考察和生产调研,并对0~40 cm土层的主要土壤养分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黑河流域三地不同草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碳含量均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养分含量减少的规律,且养分主要聚集在0~20 cm土层内。不同草原类型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及有机碳的影响不同。高寒草甸草原(祁连县)0~40 cm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最高的是天然草地,分别比退耕地、农田、人工草地高10%和19%、14%和45%、37%和65%,亚高山灌丛草甸(山丹县)土壤碳、氮含量也表现出相同规律。荒漠草原(民乐县)人工草地0~40 cm土壤碱解氮和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碱解氮含量分别比农田、退耕地和天然草地高44%、39%和29%;【结论】三地土壤养分水平因草地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具有显著影响。草地开垦会引起土壤碳氮养分含量减少,而退耕还草还林的土壤养分含量又会随着时间推移有所恢复。

  • 【会议录名称】 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6-08-02
  • 【会议地点】中国新疆乌鲁木齐
  • 【分类号】S812.2
  •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
节点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