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台风“达维”影响山东的暴雨落区及路径特征分析
【作者】 高晓梅; 闫凤君; 孙丽娟; 韩晓; 苏莉莉; 马守强;
【摘要】 利用高空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FY-2E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2年第10号台风"达维"影响山东的暴雨落区分布及路径特征进行了分析。受台风"达维"影响,8月2日至4日山东区域观测站超过100mm的有119个,最大雨量出现在滨州的沙头站为288.8mm。山东8个地市先后出现8~9级阵风10~11级的大风。暴雨落区主要出现在台风移动路径的右侧及台风中心附近。3日08时~20时是山东的主要降水时段,先是在鲁东南,而后是鲁中地区普降暴雨,然后给鲁西北带来大暴雨天气,东营河口最大为178.4mm。台风中心的右侧降水明显大于左侧,但在3日20时6h降水量分布与前几个时次略有不同,虽然这一时次台风中心的右侧降水仍然大于左侧,但台风中心的左侧也出现了暴雨,滨州的无棣和阳信分别为104mm和64mm,原因如下:一是由于有低层弱冷空气沿东北经过渤海到达滨州附近,形成一明显的东北-西南向温度槽,即冷空气的侵入致使滨州附近地区出现短时强降水;二是台风"达维"东侧的东南急流与台风"苏拉"东北侧的东南急流叠加在一起,使急流强度大大增强,对急流左前方的鲁西北滨州等地区的降水有明显的增幅作用。以上两个原因导致了3日20时前6h降水量在鲁西北滨州等地降水明显增强。副热带高压对于台风的移动路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苏拉"和"达维"两个台风产生的"双台风效应"明显,双台风相互作用会使位置靠东的台风位置均偏北,形成位置靠东的台风北折转向的异常路径。低层弱冷空气侵入对台风路径有一定影响。下垫面对台风移动路径起了一定作用。一是达维进入冷SST区后,折向暖SST区行进;二是山地的阻挡作用改变其移动方向。台风具有"趋暖性",也就是有朝高海温区移动的趋势。"达维"西北向移动过程中,避开了行进前方的冷SST区,转向暖SST区移动。地形可能会通过强迫抬升,动量、质量和水汽的交换,以及地面摩擦等作用造成大尺度环流的演变,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热带气旋的移动。"达维"西移过程中受到鲁中山区泰山、沂山及蒙山(山峰高均在1000m以上)等山脉丘陵的阻挡,移速减慢,强度减弱,台风沿山区东侧绕行,转向北偏东方向移动。对于不同强度的台风,高空各层次的引导气流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此次台风是在300h Pa引导气流的作用下移动的,与500h Pa总温度线的走向和500h Pa正涡度带相一致。台风"达维"引起的暴雨落区主要集中在台风中心右侧,与台风右侧存在强烈的水汽通量辐合和水汽通量大值区对应。在中层600h Pa上下存在强上升运动速度大值中心,对暴雨落区有一定作用。而低层冷空气与台风相互作用,冷暖空气交汇,假相当位温的分布对暴雨落区有一定作用。明显的温度梯度大值区与暴雨落区较一致。
- 【会议录名称】 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
- 【会议名称】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会议时间】2016-11
- 【会议地点】中国陕西西安
- 【分类号】P458.124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