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O~6-苄基鸟嘌呤对氯乙基亚硝基脲导致DNA股间交联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研究
【机构】 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北京市环境与病毒肿瘤学重点实验室;
【摘要】 氯乙基亚硝基脲(CENUs)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双官能团抗癌烷化剂,其发挥抗癌活性主要是通过诱导DNA互补碱基对中的鸟嘌呤和胞嘧啶发生股间交联(dG-dC),抑制DNA的复制与转录等过程,最终导致癌细胞的凋亡[1]。然而,癌细胞中的O~6-烷基鸟嘌呤-DNA烷基转移酶(AGT)能够修复dG-dC交联物前体O~6-(2-氯乙基)-脱氧鸟苷和N1,O~6-桥亚乙基-脱氧鸟苷,抑制交联的生成,导致耐药性[2]。O~6-苄基鸟嘌呤(O~6-BG)作为一种有效的AGT抑制剂,在低浓度下能迅速使AGT失活,提高CENUs的抗肿瘤效应[2-3]。本研究中,人神经胶质瘤细胞SF767在3-[(4-氨基-2-甲基-5-吡啶基)甲基1-1-(2-氯乙基)-1-亚硝基脲(ACNU)处理前,用20μM的O~~6-BG处理2小时,后用含不同浓度ACNU(0.2,0.4,0.6,0.8 mM)、相同浓度O~6-BG(20μM)的培养基处理细胞至相应时间(6,12,18,24 h)。对照组为ACNU处理前无需O~6-BG预处理2小时。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法(HPLC-ESI-MS/MS)对处理后细胞DNA中的dG-dC交联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O~6-BG预处理组细胞中dG-dC交联物的含量(402~3208 fmol/mg DNA)是对照组(307~1276 fmol/mg DNA)的1.2到3.3倍(图1左)。皮尔逊相关性检验表明,dG-dC的交联量与细胞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R=0.62,P<0.01)(图1右)。因此,本研究表明在SF767细胞中O~6-BG导致dG-dC交联物水平的增高是由于AGT的抑制,而dG-dC交联物可作为评价新型O~6-BG类似物在与CENUs联合化疗中活性的生物标志物。
- 【会议录名称】 中国化学会首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化学会首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14-04-26
-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 【分类号】Q52;O657.63
- 【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