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荧光法检测中药注射液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条件优化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邓向亮周联董燕王青王培训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

【摘要】 研究背景:在研究药物过敏和类过敏反应中,检测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是重要的研究手段。较早建立检测组胺的荧光缩合法是利用邻苯二甲醛(OPT)和组胺在碱性条件下缩合,通过检测激发光360nm、发射光460nm处的荧光值以确定组胺含量,由于此种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和成本低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但是,在研究中药注射液致肥大细胞脱颗粒的过程中发现,组胺与OPT缩合时间在不同文献报道中有较大差异,有些中药注射液可能因为药物颜色或成分会严重干扰荧光信号的检测,容易导致假阴性结果。目的:(1)优化被检测组胺与OPT缩合反应的时间,同时考察荧光缩合物稳定性对检测的影响;(2)考察通过肥大细胞内未释放的组胺含量间接推算细胞组胺释放率的可行性。方法:室温条件下,荧光法分别检测盐酸组胺溶液与OPT缩合反应2-14 min的荧光值和反应终止后0、15、30、60 min荧光变化情况。取对荧光信号没有干扰的C48/80或川芎嗪注射液与大鼠腹腔细胞共孵育,用荧光法分别检测细胞上清和裂解液的组胺含量。上清组胺含量与总组胺含量之比为传统计算组胺释放率的方法 ;以总组胺与裂解液组胺之差除以总组胺含量为间接推算组胺释放率的方法。通过比较计算结果判断间接推算组胺释放率的可行性。结果:(1)荧光缩合反应时间为4 min时荧光值达到最高(454.5±7.5);中止反应后15~30min检测到的荧光值比较稳定。(2)间接推算释放率与传统计算方法得出释放率无显著性差异(空白组:20.6±2.4 vs 22.4±0.8;川芎嗪组:22.2±6 vs 21.3±1.9;C48/80组:68.1±2 vs 65.5±0.3;单位%)。结论:组胺和OPT最优缩合反应时间为4min,终止反应后15~30min中检测荧光值,间接推算释放率的结果与传统直接计算组胺释放率的结果无显著差别,所以,当被检测化学物质影响上清组胺荧光法检测时,可以通过间接法推算释放率。

  • 【会议录名称】 第八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八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
  • 【会议时间】2012-10-18
  • 【会议地点】中国重庆
  • 【分类号】R285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Chinese Society for Immunology)
节点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