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枇杷种质资源灰斑病抗性调查(摘要)
【作者】 向素琼; 姜琬; 徐波; 王莹; 罗慧; 孙海艳; 李晓林; 梁国鲁;
【机构】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摘要】 灰斑病作为枇杷常见病害,可危害叶片、花和果实,严重时可造成产量下降,因此筛选抗病品种进而进行抗病育种显得尤为重要。而要进行抗灰斑病育种首先就需要从现有枇杷种质资源中挖掘抗灰斑病的重要抗源。本文就是在自然发病情况下,对重庆市西南大学枇杷种质资源圃内的294份枇杷种质资源进行了抗灰斑病情况的初步调查分析,以期为枇杷抗灰斑病育种和生产栽培提供参考。调查分析方法及病情指数计算与抗性类型分级参考《枇杷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调查资源包含枇杷野生种5份、栽培品种27份、三倍体种质(单株)76份和杂交组合群体186株。结果表明:从发病情况看,枇杷种质资源对灰斑病的抗性是丰富的,但绝大多数种质资源表现为中抗(MR)或感病(S)。高抗(HR)、抗病(R)和高感(HS)的种质分别有3、7、4份。野生种的抗病水平强于栽培种,而栽培品种对灰斑病的抗性与果肉颜色(即红肉型与白肉型)不明显相关,本实验室选育的来源于同一母本的不同三倍体单株也表现出对灰斑病抗性的差异。本研究结果与衷尔钧等(1991)、蔡平等(2005)和张小艳等(2009)对灰斑病的调查分析结果不尽一致,这可能与调查地理环境、调查方法和评价标准不同有关,还需多年多次调查加以验证。同时对高抗种质资源今后能否作为抗病育种材料,还需进行抗病鉴定和结合其他经济性状进行综合评价。
- 【会议录名称】 第六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第六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13-04-01
- 【会议地点】中国福建莆田
- 【分类号】S667.3
- 【主办单位】中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