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围头湾潮间带软体动物多样性及分布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黄雅琴李荣冠江锦祥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摘要】 为全面了解围头湾潮间带软体动物多样性及其分布现状,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于2010年5月、11月分别选取围头湾9条断面(Ch1-Ch9)进行软体动物取样,共获得软体动物30科62种,其中双壳类42种,腹足类20种,优势种与主要种有金星蝶铰蛤(Trigonothracia jinxingae)、豆形胡桃蛤(Nucula(Leionucula)faba)、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昌螺(Umbonium vestiarium)、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粗糙滨螺(Littoraria(Palustorina)articulata)、黑口滨螺(Littoraria(Palustorina)melanostoma)、粒结节滨螺(Nodilittorina radiata)、短拟沼螺(Assiminea brevicula)。9条断面物种数水平比较,Ch1断面远少于其他断面,Ch2断面略高,这主要是因为Ch1和Ch2两条断面位于内湾,其中Ch1断面近湾顶,受淡水影响较大,盐度较低;沉积物底质略有不同,Ch1和Ch2两条断面的底质以泥为主,其他7条断面的底质以泥、泥沙为主;还有一些水动力因素会促使两条断面的水流与外界交换不通畅,从而影响这两条断面物种数的分布。该调查区域软体动物平均生物量为10.85 g/m~2,生物量中潮区>高潮区>潮区;平均密度为86个/m~2,栖息密度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应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法对围头湾潮间带软体动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的软体动物群落结构相对稳定。

【关键词】 围头湾潮间带软体动物多样性
  • 【会议录名称】 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摘要集
  • 【会议名称】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
  • 【会议时间】2011-11-01
  • 【会议地点】中国广东广州
  • 【分类号】Q958.8
  • 【主办单位】中国动物学会贝类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分会
节点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