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二维、三维回转对拟南芥幼苗形态及其微管的影响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吕毅骞爱荣商澎

【机构】 西北工业大学生命科学院空间生物实验模拟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

【摘要】 生长在陆地上的植物在经历了400多万年的进化后,逐渐形成了适应地球正常重力环境的体系,无论发芽前种子最初的位置如何,植株的根总是向下生长(正向重性),而茎总是向上生长(负向重性)。因此,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改变,会对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繁殖等一系列重要生命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上世纪60年代起,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不断加强,空间生命科学异军突起,如何让植物在脱离地球重力场后,还能正常的生活在空间失重环境中,成了空间科学发展路上面临的又一大难题。研究证明,细胞骨架在重力敏感性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因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不同,条件不一,导致各结果互相矛盾,尤其在植物对重力感知过程中,微管骨架是否参与,这一问题上仍存在争议。本文旨在研究二维、三维回转对拟南芥幼苗形态及微管骨架排列方向的影响,以期阐明幼苗形态变化是否与微观骨架的重排有关,两者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初步揭示重力改变引起的植株形态变化过程中微管骨架的作用。

【关键词】 拟南芥GFP-TUA6微管模拟失重效应
  • 【会议录名称】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09-08-27
  • 【会议地点】中国辽宁大连
  • 【分类号】Q947
  • 【主办单位】中国空间科学学会
节点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