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基于CCA的喀斯特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特征分析——以百花湖水库为例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Based CCA in a Karst Reservoir——As Baihua Reservoir
【Author】 Wang San,Li Li,Ren Qi-Fei,Yan Ni,Chen Chuan~* (School of Life Sciences,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1)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 喀斯特水库是一类特殊的水体,其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与动态的调节机制与其它水库存在较大的差别。为了解这类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的特征,于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对位于贵州省境内乌江支流猫跳河中上游梯级开发电站人工水库——百花湖水库的浮游植物和生态因子进行了一个月两次的调查,共设置4个调查点(大坝、岩脚寨、管理处、泵房)。研究期间,百花湖水库浮游植物丰度与群落结构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经显微镜镜检,24次采样共检测到浮游植物81种(属),分属7门。浮游植物主要由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组成。蓝藻门藻类有20种(属),占25%,绿藻门藻类有33种(属),占41%,硅藻门藻类有18种(属),占22%。甲藻门、金藻门各4种,裸藻门3种、隐藻门2种。优势种主要为水华束丝藻(A.flos-aquae(L.)Ralfs.)、直链藻(Melosira Ag.)、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和齿蚀隐藻(Cr.Erosa Ehr)、卵形隐藻(Cr.orata Ehr)小环藻(Cyclotella Kutz.ex Breb)。浮游植物丰度在282.766—1.606×106cells·L-1之间变化,峰值出现在2008年9月份,在5月份-7月份波动较大,其它月份各监测点之间区别较小。生物量在67.452—1.362mg·L-1之间变化,峰值出现在9月份。应用CANOCO4.0软件对浮游植物物种数据和生态因子数据进行了典范对应分析(CCA),并作出物种与生态因子关系的二维排序图。结果表明:水温和透明度是影响百花湖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生态因子。全部的样品分布在轴1和轴2构成的4个象限内,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对应,样品在4个象限的分布并不均匀,说明水库所处的气候四季不分明的特点,冬春季很短,夏秋季较长,但夏秋与冬春有较为明显的分割。浮游植物排序结果可将其分为三组:一组为与温度影密切相关的种类,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 Kutz.)、水华束丝藻(A.flos-aquae(L.)Ralfs.)等20个种类;二组为与透明度(SD)和溶解氧(OD)相关性较高的种类,颤藻(Oscillatoria Vauch.ex Gom.)、光滑栅藻(S.ecornis(Ehrenb.)Chod.)等12个种类;三组则生活在化学耗氧量(CODcr)和总磷(TP)较高的地区,四角十字藻(C.quadrata Morr.)等10个种类。排序揭示了浮游植物物种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以及它们在不同资源上的生态分化现象。
- 【会议录名称】 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
- 【会议名称】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
- 【会议时间】2009-11-15
- 【会议地点】中国广东珠海
- 【分类号】Q948
-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