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嵊泗人工鱼礁海域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作者】 汪振华; 章守宇; 张硕; 张焕军; 尹增强; 王凯; 林良伟;
【机构】 上海水产大学海洋学院; 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海盛养殖投资有限公司;
【摘要】 为掌握嵊泗海域人工鱼礁的投放对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我们于2004年11月至2006年11分季度对当地鱼礁影响区域(礁区、简称RAA)和自然海域(同步设定的对照区、简称NW)进行了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的拖网采样,并采用多样性和相似性指数等对其组成和变化进行了群落特征方面的分析,结果显示:1)种类大类组成上,相对于投礁前,RAA鱼类资源量上升了19.2%,但虾蟹类等节肢类的资源量却下降了24.5%;NW情况相反,鱼类发生了近40%的降幅,而节肢类却发生了近72%的增幅;2)RAA在建礁初期优势种主要以甲壳类为主,到了后期鱼类和棘皮类的比重逐渐增加并最终取代甲壳类的优势地位:而NW各大类的优势生物组成基本维持一个稳定的季节性波动状态;3)RAA的种类丰富度从投礁前的3.271增加到投礁后的5.044,增幅达54.2%;投礁前和初期,RAA和NW的多样性差异并不显著,而随鱼礁的大批投放,RAA的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并在一个高水平上随季节波动;4)投礁前RAA和NW的相似性都比较高,最高为0.7778:而鱼礁投放后,两者之间的相似性总体呈现降低趋势,与投礁前相比平均降幅达57.1%,说明鱼礁区已初步形成与周边海域不同的局部生态系统,鱼礁的投放在其影响区域内产生了积极的生态效应,其群落结构相对周边海域更为复杂,有利于海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提高。
- 【会议录名称】 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
- 【会议名称】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
- 【会议时间】2007-11
- 【会议地点】中国广西桂林
- 【分类号】S932
-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