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东莞大岭山村边自然次生林群落种群时空格局及其动态特征
【作者】 刘颂颂; 叶永昌; 朱剑云; 曹洪麟; 莫罗竖; 陈裕喜; 李年生;
【机构】 东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摘要】 对东莞大岭山村边自然次生林(俗称“风水林”)1 hm~2样地的种群结构及其动态分析表明,村边林群落的组成种类复杂,个体数量极多,样地内 DBH≥3 cm 的乔木种类有56种1085株,而群落总个体数达167821株, 平均密度为16.8株/m~2。在乔木种群及其个体的垂直分布方面,上层及林下层的种类和个体数量均较少,乔木组成及个体数量均呈纺锤形分布状态,从 DBH 为1 cm 成长至3 cm 有近4/5的个体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死亡:在 17个优势种群(3个层次以上有分布的种群)中,有13个为稳定进展种,2个为衰退种,2个为近期衰退远期进展种。在群落和种群的径级结构方面,随着径级的提高,物种数和个体数均较均匀地减少,25cm 径级以下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分别占总物种数的72.2%和总个体数80.9%;在所划分的10个径级中,大多数种类拥有的径级数较少, 径级数少于4的物种数有42种,占总物种数的75%,50%仅1个径级的物种分布于第1径级(3 cm≤DBH<5 cm), 拥有7个径级以上的物种有6个,占总种数的10.7%,其中,越南山龙眼(Helicia cochinchinensis,HECO)和荷木(Schima superba)拥有全部的10个径级;越南山龙眼在除第1径级的其他径级中均占优势地位,在中间径级 (15~35 cm)其相对数量更超过50%,其他种群的分布则较复杂。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分析表明,大多数优势种群趋于集群分布,少数衰退种群趋于均匀分布格局,当取样面积为10m×10m 时,荷木、白车(Syzygium levinei) 和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在群落中呈均匀分布,而当取样面积为20m×20m 时,此3种仍呈集群分布。
- 【会议录名称】 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
- 【会议名称】2007中国科协年会
- 【会议时间】2007-09
- 【会议地点】中国湖北武汉
- 【分类号】S718.5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