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佛教的般若思想对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启示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王淑娟宋广文张建新

【机构】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曲阜师范大学心理研究中心

【摘要】 般若智慧是佛教中的最高智慧,佛教认为它是大道本体的力量在人身上的自然显现。「般若」一词是梵语,源自大乘佛教的空宗,是指一种特殊的超验智能。大乘佛教认为,它是一种可以解道、悟道、修证解脱、超凡入圣的至上智慧。这种智慧不是一般的聪明,而是了解到形而上的生命的本原、本性,用身心两方面整个的投入求证到的智慧。本文探讨了佛教的般若智慧对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启示,认为现代心理学应加强对意识的超越状态的研究。这里所说的意识的超越状态指的是佛教开悟状态下自身被无限的扩展,和世界融合在一起,宇宙万有和众生生命总体合而为一的寂然状态。这是佛教心性学中对"心"的整体把握,这种心学观对今天的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人的心理是主动和自主的,是自我改变和创造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途径应当是自主的调整和成长的过程,心理学中干预者和被干预者的分离应当向二者的合而为一转变:主体既是心理生活的承受者也是心理生活的构建者。心理学研究的这种导向对于克服现今心理学研究中严格的实证主义、实现心理学的文化转向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 般若现代心理学文化转向人格
  • 【会议录名称】 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07-05
  •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 【分类号】B849;B948
  • 【主办单位】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
节点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