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脑卒中继发癫痫98例脑电图与临床分析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林玉兰

【机构】 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室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发作患者脑电图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98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发作患者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后迟发癫痫脑电图主要表现局限性或弥漫性θ、δ波为主,波幅明显增高并出现尖波、棘波、尖慢波、棘慢综合波等痫样放电。结论:脑电图在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及治疗建议上有一定价值。本组98例中癫痫发作发生于中风后半年内34例,占66 7%,1年内者52例,占88 9%,1年以上者6例,占11 1%。这说明中风后继发癫痫发生在中风后1年内,尤以半年者为多见。本组中风后继发癫痫发生率为2 3%,与有关文献报告相符合,说明本病临床并非少见。关于中风后继发癫痫发作类型,本组以全身性发作最为多见,占55 6%(45/98例),其次为部分性发作,占25%(26/98 例),部分性发作发展为全身性发作,占19 4%(17/98例)。癫痫发作类型与中风性质有一定关系。其次脑梗塞后部分性发作多于部分性发作进展为全身性发作,脑出血后部分性发作发展为全身性则多于部分性发作,而蛛网膜下腔出血多为单纯部分性发作。我们认为,各类中风后继发癫痫发作类型与发病机制有关。其机制可能为:癫痫发作与脑电图及中风病灶部位关系由表2显示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外,脑出血及脑梗塞病变部位均位于小脑或脑干,这与继发癫痫一般是大脑皮质或皮质下病变所致观点相符。本组脑出血和脑梗塞以脑野皮质受累者居多。这说明皮层病损比非皮层病损更易引起癫痫。以额顶、颞顶叶多见。这说明脑血管病发生一定时间后,有可能发生迟发性癫痫,原因是病变部位可能有囊性灶或软化灶形成,胶质增生或粘连移位等,引起异常电位发放而引起癫痫发作。关于癫痫发作类型与中风病变部位关系,本组皮层损害表现为全身性发作,而皮层下损害者则多表现为部分性发作。本组EEG提示复杂部分性癫痫病变部位主要在颞叶,其次为额叶,少数的在枕叶。应用CT或MRI对鉴定中风后继发癫痫的病因学有重要临床价值。脑出血病变部位多见于额、顶叶,脑梗塞病变累及数个脑叶,脑电图检查对诊断有一定帮助,尤其出现尖波、尖慢综合波者更支持继发诊断。

  • 【会议录名称】 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
  • 【会议时间】2006-09
  • 【会议地点】中国广东广州
  • 【分类号】R743.3;R742.1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节点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