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AFP mRNA在肝癌患者外周血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 谢伟敏; 吴英德; 宋向群; 胡晓桦; 苏建家; 覃柳亮;
【机构】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外周静脉血和癌组织中 AFP mRNA 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巢式 RT-PCR 检测93例肝癌患者及21 例正常对照、14例非肝癌恶性肿瘤、22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外周静脉血和19例肝癌组织中的 AFP mRNA。结果:AFP mRNA 在正常对照组、非肝癌恶性肿瘤组外周血中均为阴性表达,肝癌组外周血 AFP mRNA 检出率为52.7%,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组的9.1%(P<0.01)。AFP mRNA 检出率与肝癌临床分期、门脉癌栓、肝外转移、癌灶大小、HBV 感染和 Child’s 分级有显著关系(P 均< 0.05),与病灶数目、HCV 感染及血清 AFP 浓度无显著相关(P 均> 0.05)。癌组织 AFP mRNA 检出率为88.9%,检出率与 HBV 感染、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血清 AFP 水平密切相关,与有无肝内外转移和癌灶大小无显著相关。局部治疗组和联合全身治疗(化疗+免疫治疗)组在治疗后1周,血 AFP mRNA 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在治后4周,局部治疗组的阳性率又显著上升。经过随访,外周血 AFP mRNA 于治疗后4周呈阳性和阴性病例的 PVT 或肝外转移率各为50.0%和16.7%(P<0.05),癌灶平均稳定期各为3.1±2.2M 和 5.2±2.8M(P<0.05)。结论:(1)Nested RT-PCR 技术是检测血循环中肝或肝癌细胞的敏感和特异方法。(2)血 AFP mRNA 是反映肝癌有无血行播散的重要标志,阳性表达预示血循环中可能有微小转移存在,并提示患者预后更差。(3)联合化疗和免疫治疗能降低血细胞 AFP mRNA 的检出率,可能有助于防止肝癌细胞的血行播散和提高患者的长期预后。
- 【会议录名称】 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
- 【会议时间】2000-10
-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 【分类号】R735.7
- 【主办单位】中国抗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