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右室扩张的心脏结构及功能特点
【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内科;
【摘要】 目的研究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患者合并右室扩张对心脏结构、收缩功能的影响,并评价预后。方法98例IDCM患者,IDCM诊断符合WHO定义,排除合并房颤、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男性62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48±18)岁。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分级Ⅱ级16例,Ⅲ级44例,Ⅳ级38例。应用美国GE公司VIVID 5.0彩色超声心动仪测量心尖四腔心切面收缩期左、右房面积(LAA,RAA)、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左、右室面积及左、右室长径。左、右室长径分别为左、右室心尖到二、三尖瓣环中点的距离。应用单平面面积-长度公式计算心室容量。心室容量=心室面积×心室长径。根据心室射血分数(EF)=(舒张末期容量-收缩末期容量)/舒张末期容量分别计算左室EF(LVEF)及右室EF(RVEF)。应用脉冲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测定二、三尖瓣反流面积(MR、TR),并检测三尖瓣反流频谱,以三尖瓣反流压差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以舒张末期右室面积(RVAd)/左室面积(LVAd)的比值将患者分为两组:单纯左室扩张(L)(RVAd/LVAd≤0.5);合并右室扩张(D)组((RVAd/LVAd>0.5)。随访21-40个月,统计心原性死亡情况。结果L组52例,D组46例。L组、D组在男:女比例(33:19对29:17)、平均年龄[(49±12)岁对(46±9)岁]、平均病程[(31.6±9.5)个月对(34.4±8.3)个月]无显著差异(P>0.05)。与L组比较,D组RAA[(28.76±6.83)cm2对(19.82±5.63)cm2]、RVAd[(28.6±6.83)cm2对(19.82±5.63)cm2]、TR[(10.44±3.56)cm2对(6.50±2.96)cm2]、NYHA心功分级[(3.66±1.14)对(2.74±0.96)均增加(P<0.05),而LVAd[42.78±10.41)cm2对(49.40±11.54)cm2]缩小(P<0.05)。L组、D组LAA、MR、LVEF、PASP无显著差异(P>0.05)。D组RVEF显著低于L组[(30.83±9.46)%对(45.31±10.47)%,P<0.05]。L组心原性死亡3人,死亡率为5.8%;D组心原性死亡9人,死亡率为19.6%。D组心原性死亡率较L组增加(P%0.05)。结论ID-CM合并右室扩张患者右房扩张,三尖瓣反流增加,左室相对缩小,右室收缩功能下降,且预后不良。
- 【会议录名称】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
- 【会议名称】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4
- 【分类号】R542.2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