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高强度人类活动下河网水系数量变化的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孟飞刘敏许世远张心怡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

【摘要】 河网水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生源要素的迁移中作用显著,它是人类活动产生的点源与非点源污染的汇,同时又不断的把污染物与营养元素等源源不断的向海、湖输送,从而成为它们的源。长江三角洲地区河道交织成网,河网密度达6.4~6.7 km/km~2以上,成为全国河网最稠密的地区。近几十年来,尤其自1984年沿海开放战略的实施以来,土地利用/覆被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河网水系的快速缩减引起的人地关系演变在全国具有极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论文以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浦东新区为例,采用两期航空影像解译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研究揭示了2000-2003年浦东新区高强度土地开发特征和河网水系数量变化的时空过程与差异,并初步探讨了河网水系数量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2000和2003年,浦东新区河流面积由4318hm~2下降到3869hm~2,净减少449hm~2,净减少的河流占2000年河流总面积的10.4%;河流长度由2156.69km下降到1824.26km,缩减332.44km,占2000年河流总长度的15%,年缩减率为5%;相应的,河网密度也由研究期初的4.4km/km~2减至3.72km/km~2。与2000年时河网密度相较,唐镇、高东镇、张江镇河网密度缩减速度均在12%/a左右,曹路、花木等4镇的缩减速度也接近6%/a。河网水系的消失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紧密相关,尤其与城市化进程关系密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受政策、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驱动。

【关键词】 河网水系驱动因子浦东新区时空变化
  • 【会议录名称】 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4-12
  • 【会议地点】中国广州
  • 【分类号】TV12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节点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