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试论康德的国际人道法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On Kant’s Theory of IHL and It’s Significances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张乃根

【机构】 复旦大学法学院

【摘要】 国际人道法是国际公法的一个分支。从1864年开始形成至今,在调整战争乃至和平时期的国际关系方面,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无论是传统意义上适用战争或武装冲突条件下的国际人道法,还是与国际人权法的区别意义开始模糊的当代国际人道法,都存在其固有的局限性,从而引起人们对国际人道法的某些困惑。本文从分析国际人道法的困惑着手,试图说明国际人道法产生的国际法背景及其历史局限性,设问什么是名副其实的国际人道法,从而引出对康德国际人道法理论的研究及其重大意义。这样的研究视角是国内学术界所缺乏的。通过对康德人道法的理论基础——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以及法哲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进一步评析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其中包括永久和平的含义、永久和平的六个先决条件、建立法治社会的三阶段及其理论框架、永久和平的保证,从而揭示康德的国际人道法理论的深刻意义及其局限性,并认为康德在分析永久和平的制度时意识到了实现永久和平的困难性,这也表明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如此评析康德的国际人道法理论包含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即,理想的国际人道法与现实的国际人道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前者出发,人们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从根本上根除非人道的战争或武装冲突手段,真正实践人道法;后者是在前者还没有完全实现前,通过国际法的约束,尽可能减少战争或武装冲突给人类带来的不必要痛苦。

  • 【会议录名称】 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
  • 【会议名称】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04
  • 【会议地点】中国上海
  • 【分类号】D998.2
  • 【主办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节点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