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在铁缺乏人群与补铁过程的变化及其诊断铁缺乏的效率分析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林晓明龙珠张娟田伟刘文静沈小毅张小鹏

【机构】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

【摘要】 目的观察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与血清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蛋白(sTfR/SF)在铁状况正常和不同程度铁缺乏儿童与育龄妇女体内的水平,在补铁过程sTfR的时想动态变化趋势及其鉴定铁缺乏的效率。方法初筛6~14岁儿童1006名,18~45岁非孕育龄妇女942名,检测铁生化指标并依现行评价标准,分为铁正常、贮存铁减少(IDs)、红细胞生成缺铁(IDE)四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sTfR值并计算sTfR/SF(sTfRlog(sTfR/SF));观察不同铁状况育龄好女sTfR、sTfR/SF水平及变化,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铁缺乏效率;对铁缺乏儿童和育龄妇女分别给予口服补铁剂,各连续9和12周,测定补铁过程1周、3周、6周、9周、12周的铁生化指标和sTfR值,比较补铁前后及在不铁过程中sTfR的时相动态变化。结果铁缺乏儿童与育龄妇女在IDs、IDE、IDA期sTfR水平随铁缺乏程度的进展而显著增加,sTfR/SF在铁缺乏各期增加幅度较sTfR大;正常儿童sTfR为(18.74±3.06)nmol/L,正常育龄妇女sTfR为(17.97±4.65)nmol/L,sTfR与铁生化指标SF、Hb显著负相关,与FEP、ZPP显著正相关; 经ROC曲线分析,sTfR坚定功能铁缺乏效率可达83%,最佳切点为20.2nmol/L,此时灵敏度为79%,特异度为63%,阳性预测值为80%,阴性预测值为64%;用Log(sTfR/SF)鉴定贮存铁缺乏的效率最高,达到99%,最佳切点为0.047,此时灵敏度为93%,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91%,阴性预测值为100%;在补铁过程中,sTfR呈现以下变化特点(1)在IDE期,sTfR在补铁后3周内趋于平稳,3周后呈渐进性降低,至12周时接近和达到正常人水平,含量为(17.86±5.57)nmol/L, (2)在IDA期,sTfR在补铁后3周内迅速下降,3周后呈缓慢下降,至第9周趋于平稳,至12周时接近和达到正常人的水平,检测值为(19.54±5.94)nmol/L;(3)sTfR/血清铁蛋白(SF)在补铁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与sTfR进本平行;(4)补铁过程中sTfR与血红蛋白(Hb)、SF亦呈负相关,与锌卟啉(ZPP)亦呈正相关。结论与sTfR/SF可灵敏反映人体铁状况的变化,为鉴定铁缺乏的特异指标,在补铁过程,sTfR随机体铁状况的恢复而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其可作为观察补铁效果的特异指标。

  • 【会议录名称】 中国营养学会第九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
  • 【会议名称】中国营养学会第九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4-10
  •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 【分类号】R591.1
  • 【主办单位】中国营养学会
节点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