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颞骨HRCT各向同性的研究
【机构】 山东医学影像研究所;
【摘要】 目的研究颞骨HRCT是否能够达到视觉效果上的各向同性并筛选出最佳扫描参数组合。方法采用PHIL IPS公司Mx8000四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MxVIEW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矩阵采用512X512,FOV均为250 mm,选用头颅标本4例,8耳,分别用准直0.5mm、重建间隔50%(0.3mm)不同螺距0.625、0.875、1.25、1.75得到直接扫描轴、冠状位图像各四组。通过图像重建技术,得到准直0.5mm、重建间隔83.3%(0.5 mm),准直1.0mm、重建间隔50%(0.5mm)的重建图像各4组。轴位选用镫骨、弓形下窝、前庭上神经管、鼓膜张肌、前庭导水管等9个解剖结构,冠状位选用鼓膜张肌、锤骨外侧韧带、前庭下神经管、蜗窗等9个解剖结构。利用MPR重组技术,利用上述解剖结构,分别将十二组轴、冠状扫描图像与相应的重组图像的显示质量进行统计评分处理,验证能否达到各向同性并筛选出达到各向同性的最佳参数组合。利用这个最佳参数组合,采用志愿者组15耳进一步验证其正确性。结果螺距0.625、0.875,准直0.5 mm、重建间隔O.3 mm两组扫描参数的MPR图像与直接图像能够达到视觉效果上的各向同性。[t0.625=-0.78,(a=2)P>0.05;t0.875=-1.93(a=3),P>0.05]。采用准直0.5mm、重建间隔0.3mm、螺距0.875参数组合的志愿者组MPR图像与直接扫描图像对比同样能够达到各向同性(t14=2.546,0.02<P<0.05)。结论1、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颞骨CT扫描中,采用合适的参数组合可以达到视觉上的各向同性。2、准直0.5 mm、重建间隔0.3 mm、螺距0.875在颞骨扫描中,是达到视觉效果上各向同性的最佳参数组合。
- 【会议录名称】 首届全国功能神经影像学和神经信息学研讨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首届全国功能神经影像学和神经信息学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3-10
- 【会议地点】中国济南
- 【分类号】R816.98
-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断层影像解剖学专业委员会、全国神经信息学联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