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柴达木盆地柴西区块第三系E31沉积储层特征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吴因业靳久强江波郭彬程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柴达木油田公司

【摘要】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目的在于:1.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为合理评价油气资源建立地质基础;2.盆地沉积体系及储集体分布格局恢复研究,尤其认识盆地边缘相带砂体类型及时空展布规律;3.认识高分辨率层序内部结构,有效预测油气储层分布位置。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趋势表现为:湖相和海相层序地层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趋同:计算机应用——形成一套系统、集成、定量化的层序地层学系统的分析处理软件;多学科的应用和定性一定量化。通过对柴西地区钻孔岩心、显微镜下矿物组成和特征的观察、地震测线的处理和解释、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及前人资料的综合分析,完成了柴达木盆地柴西区块第三系层序地层学与储层特征研究。柴达木盆地基底的构造格架及阿尔金山斜坡带、昆北断阶带和北缘块断带的深大断裂发育的差异性、分割性及其所决定的古地形、古物源与古气候等条件共同控制了沉积相带在时空上的展布。湖盆构造演化对沉积演化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并具有阶段性。湖盆演化可分为形成时期、发展时期、显著迁移时期三个阶段。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沉积的储集体随着盆地的迁移而变化。湖盆的形成早期,主要形成冲积扇砂砾岩体、扇三角洲砂体、河道砂体和滨浅湖滩坝砂体。湖盆的发育发展期,主要形成三角洲前缘砂体、滨浅湖滩坝砂体和部分的半深湖浊积砂体。影响柴达木盆地储层的形成和发育的因素主要表现为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运动三方面,其中以前两者的影响为最大。第三系E31储集体总体表现为具有中低孔隙度的低渗透储层。

  • 【会议录名称】 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2-09
  • 【分类号】P512.2
  • 【主办单位】CNPC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
节点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