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国审小麦新品种‘徐麦2023’生理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王静冯国华易媛刘东涛刘静刘立伟马红勃

【通讯作者】 马红勃;

【机构】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

【摘要】 为明确播期、播量和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徐麦2023’为材料,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以播期为主区,设10月10日、10月25日、11月9日3个水平;以播量为裂区,设每亩播量7.5 kg、12.5 kg、17.5 kg 3个水平,以追肥方式为小裂区,设返青期追施缓释肥(A1)、拔节期追施尿素(A2)两个水平,缓释肥为活性腐殖酸复合肥料N、P2O5、K2O占比为15%、15%、15%,研究了播期、播量和追肥方式对徐麦2023产量及其构成因素、LAI、干物质积累量、高峰苗及茎蘖成穗率及收获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播量和追肥方式三因素互作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LAI、干物质积累量、高峰苗及茎蘖成穗率及收获指数均产生显著影响。本试验中产量随播量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孕穗期LAImax、高峰苗、茎蘖成穗率和收获指数(HI)均随之递增,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先增后减。播期为10月25日、播量为17.5 kg/亩、拔节期追施尿素的条件下产量最高;10月25日播种的孕穗期LAImax、茎蘖成穗率最高;在11月9日播种、播量17.5 kg/亩、返青期追施缓释肥处理的HI最高。

【关键词】 小麦产量LAI干物质积累收获指数
【基金】 徐州市重点研发(现代农业)计划(KC18124);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CARS-03);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BE2016312);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 【文献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 编辑部邮箱 ,2021年01期
  • 【分类号】S512.1
  • 【下载频次】33
节点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