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不同再分析气温在东南极中山站-Dome A断面的适用性评价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对比分析2005~2008年五种再分析资料和东南极地区气象站实测的日平均2 m气温,结果表明:五种再分析资料都能够解释超过70%的方差,年均方根误差为3.4~6.9℃.三种NOAA再分析资料NCEP-1,NCEP-2和20CRv2呈现冷偏差(分别为2.5,1.4和1.5℃),ERA Interim和JCDAS呈现暖偏差(分别为1.7和2.0℃).五种再分析气温通常在(南半球)春季适用性强,冬、秋季适用性差;在海拔2800 m高原内陆EAGLE地区适用性最强,在东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 A地区适用性最差.ERA Interim适用性优于其他再分析资料,可能源于其4D同化体系;三种NOAA再分析资料适用性最差,因为其同化体系更多地受控于有限的观测资料,20CRv2同化数据更少,仅仅同化了表面气压观测资料.虽然再分析气温具有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但是,仍然不失为南极地区气候研究的有效工具.在南极,尤其是在广袤的南极内陆地区,进一步加强更多的实地观测显得尤为重要.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13CBA018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121001,40801027);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编号:SKLCS-ZZ-2012-01-07);中国科学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计划项目(编号:Y129N31001)资助
  • 【文献出处】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Scientia Sinica(Terrae) , 编辑部邮箱 ,2014年01期
  • 【分类号】P423
  • 【被引频次】8
  • 【下载频次】206
节点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