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的变化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血清IAP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对血清IAP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间细胞绝对计数进行Spearman双变量相关和直线回归分析。对血清IAP水平与外周血CD4+、CD8+、CD1+9、CD5+6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血清免疫球蛋白G、A、M、E水平进行Spearman双变量相关和偏相关分析。结果:98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IAP异常降低率和异常升高率分别为59·18%(58/98)和5·1%(5/98),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IAP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224,P=0·026和r=0·366,P=0·005);血清IAP水平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中间细胞绝对计数之间均无显著性相关性(r=0·067,P=0·076和r=0·113,P=0·268);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为影响血清IAP水平的主要因素(偏回归系数=1·024,P=0·004)。血清IAP水平与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免疫球蛋白G呈显著负相关(r=-0·2037,P=0·048),与免疫球蛋白M呈显著正相关(r=0·3281,P=0·001)。结论:代表肝脏贮备功能急性下降的血清前白蛋白为影响血清IAP水平的主要因素。在慢性肝炎活动期,血清免疫球蛋白M升高可能上调IAP的合成和分泌,而血清IAP的升高可能下调免疫球蛋白G的合成和分泌。
- 【文献出处】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Liver Diseases , 编辑部邮箱 ,2006年02期
- 【分类号】R512.6
- 【被引频次】1
- 【下载频次】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