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IL-18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Nakamura于1989年从内毒素休克小鼠血清中分离出了能在静息脾粘附细胞中诱导高水平IFN-γ产生的蛋白因子,该因子与1993年克隆的人自然杀伤刺激因子(IL-12)在功能上有不少相同之处。1995年Hyogo医学院细胞学系Okamura等从加热灭活的疮疱棒状杆菌(P.acnes)致敏后,再注射脂多糖(LPS)的裸鼠发生中毒性休克,从经过处理的肝细胞中分离并克隆出来一种新的细胞因子,由于这种细胞因子可显著刺激Thl细胞产生IFN-γ,命名为IGlF(IFN-γ-inducing factor),Ushiod等于1996年以小鼠IGIF为探针从正常人的肝脏中分离了人的lGlF克隆,与mIGI

  • 【文献出处】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 编辑部邮箱 ,2006年08期
  • 【分类号】S852.4
  • 【下载频次】81
节点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