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荒漠藻结皮的胶结机理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通过生物学与土壤学、矿物学、糖化学和风沙物理学多学科实验方法的综合利用,对强度显著不同的多年老龄荒漠藻结皮、野外人工藻结皮、室内人工藻结皮进行研究,从多方面、多层次揭示了藻结皮胶结机理问题.结果发现强度最弱的室内人工藻结皮中藻体多分布在表面,胞外聚合物含量低,强度维持仅靠藻丝的机械束缚;野外人工藻结皮中大多数藻丝生长在深层,同时分泌更多胞外聚合物,当藻类单位生物量产生1.4倍以上的有机质时,部分胞外聚合物开始聚集结皮,表面低凹处形成一有机质层,使结皮强度提高2.5倍;当该有机质层吸附、截留了一定量尘埃、土粒和沙粒变成无机层时,使强度再次提高2~6倍.建群种——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 vaginatus)胞外聚合物的88.5%为酸性成分,78%为380kD的酸性蛋白糖,其中糖醛酸量达8%,它们的自由羧基是与基质中金属离子结合的重要位点.

【关键词】 荒漠土壤结皮胶结结构胶结物质胶结机理
【基金】 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基金(批准号:KZ952-51-2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0070154,30170022);甘肃省中青年科技基金(批准号:YS-011-A25-026)资助项目
  • 【文献出处】 科学通报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编辑部邮箱 ,2002年12期
  • 【分类号】Q949.2
  • 【被引频次】151
  • 【下载频次】886
节点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