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姜汁古今制备方法探讨
【摘要】 <正> 1 姜汁制备的历史考证 姜汁用于临床,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金匮玉函经》首先提出:生姜“皆薄切之,仍捣绞取汁,汤成乃熟者如升数,无生者用干者,一两当二两。一觔出汁三合半”,唐代《备急千金要方》生姜“入汤皆切,三捣三绞,取汁”;雷公云:厚朴“若汤饮中使,用自然姜汁八两,炙一升为度”,《本草衍义》“咳嗽不止,生姜五两,饧半升,微火煎熟,食尽愈”;宋代《传信适用方》治“脉溢怪症……,生姜自然汁和水各半盏服,即安”。上述资料表明,古代制备姜汁通常有捣烂压榨取汁(自然汁),加水捣绞取汁,煎煮取汁等,这些方法至今仍被沿用。 2 姜汁制备的现代标准 1995年版《中国药典》药材炮制通则姜汁项规定:生姜洗净,捣烂,加水适量,压榨取汁,姜渣再加水适量,重复压榨1次,合并汁液,即为“姜汁”。如用干姜,捣碎后加水煎煮2次,合并取汁。另外,还规定了生姜
- 【文献出处】 基层中药杂志 , 编辑部邮箱 ,1999年01期
- 【分类号】R283
- 【被引频次】1
- 【下载频次】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