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我国某些旱地土壤中锌的形态及其有效性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本文对我国19种旱地土壤中锌的形态及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土壤全锌中有55—90%为残留矿物态,5—35%为氧化铁结合态,1.5—8.0%为有机态;而碳酸盐结合态和交换态分别为<5%和<2%,酸性、中性土壤及石灰性土壤在锌的形态分配上有明显的差异;(2) 土壤pH是影响交换态锌、松结有机态锌、紧结有机态锌,无定形铁结合态锌和晶形铁结合态锌含量的主要因子;(3) 土壤地球化学组分对锌的富集能力的顺序为:粘土矿物>氧化铁>有机质>氧化锰>碳酸盐。随着土壤pH增高,氧化铁对锌的富集能力逐渐增强;(4) 在自然土壤中,以交换态锌及松结有机态锌对有效锌的贡献最大。在石灰性土壤上,碳酸盐结合态锌也是有效锌的一个给源。

  • 【文献出处】 土壤 ,Soils , 编辑部邮箱 ,1990年06期
  • 【被引频次】81
  • 【下载频次】149
节点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