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关闭
华山松大小蠹带菌部位及贮菌器结构研究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英文篇名】 THE MYCANGIUM 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BARK BEETLE \%DENDROCTONUS ARMANDI\%
【下载频次】 ★★★★★
【作者】 陈辉; 袁锋;
【英文作者】 Chen Hui(Northwest Forestry College Yangling712100) Yuan Feng(Nor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ngling712100);
【作者单位】 西北林学院; 西北农业大学;
【文献出处】 林业科学 ,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编辑部邮箱 2000年 01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方阵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华山松大小蠹; 贮菌器; 真菌;
【英文关键词】 Dendroctonus armandi\%; Mycangium; Fungi;
【摘要】 研究了秦岭林区华山松大小蠹( Dendroctonus armandi) 带菌部位及贮菌器结构,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小蠹成虫具有前胸背板体壁凹陷和刺毛构成的贮菌器,用于携带和传播真菌,其所携带真菌种类以穿孔细帚霉Leptographium terebrantis 和小线嘴壳Ophiostoma minus 为主,以真菌孢子为唯一携带方式,并在成虫入侵健康寄主华山松时将携带真菌孢子接种于华山松木质部。华山松大小蠹消化道内不具有含菌细胞和特化的带菌结构,消化道内存在的真菌也没有菌丝发育形成的附着孢或吸盘结构,使真菌不能被有效地贮存或携带于华山松大小蠹成虫消化道内,从而达到对真菌的有效传播和导致华山松大小蠹与真菌共生的联系。
【英文摘要】 The carrying microorganism posi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mycangium of \%Dendroctonus armandi\% Tsai et Li, the most destructive bark beetle in Qinling and Bashan Mountain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ycangia of the adult \%D. armandi\% consisted of the pronotal intergumentary cavities and spines, the spores of \%Leptographium terebrantis\% and \%Ophiostoma minus\% were the main spores carried by the mycangia of \%D. armandi\%, and they were inoculated into xylem of the host trees, while the b...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分类号】 S763.712.41
【正文快照】 小蠹虫是天然森林生态系统中毁灭性的害虫,不仅能够充分地利用寄主树木所提供的生态空间(陈 辉,1999;Graham,1967),而且能够通过与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利用树木潜在的食物资源,这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蠹虫与特定微生物间的互惠联?

xxx
【读者推荐文章】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农业科学
  林业
   森林保护学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