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关闭
冬小麦杂交种制种和亲本繁殖技术研究  
   在线阅读 整本下载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本系统暂不支持迅雷或FlashGet等下载工具
【英文题名】 Study on Reproduction of Hybrid of Winter Wheat and Reproduction of Parents
【作者】 聂迎彬;
【导师】 田笑明;
【学位授予单位】 石河子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 作物遗传育种学
【学位年度】 2007
【论文级别】 硕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石河子大学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07-11-14
【关键词】 冬小麦; 杂种优势; 制种技术;
【英文关键词】 Winter wheat; Heterosis; Reproduction technology;
【中文摘要】 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麦类研究室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实现AL型三系配套,创造三系资源,选育强优势组合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方向中,制(繁)种技术研究是关系杂种小麦能否应用于生产的重要环节。本试验选取不育系AL18(A)和AL22(A)及相应保持系,恢复系96AR144-1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设置多个处理(父母本行比、施肥、密度、喷施化学调节剂),对杂种小麦不育系繁殖和杂交制种技术,以及杂种纯度鉴定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不同行比处理中,随着不育系行数的加大,繁殖和制种产量呈增加的趋势,但母本结实率随行比增大呈下降趋势。本试验最佳行比为2:6,亲本繁殖和制种产量都达到最高。 2.在一定范围密度加大可以增加有效穗数,提高繁制种产量。当密度为160万/hm2时,繁殖产量最高,AL18(A)和AL22(A)繁殖产量比平均产量分别增加了10.4%和9.5%。合理喷施赤霉素可以增加株高、提高母本异交结实率和产量。在AL22(A)试验中,抽穗20%时喷施赤霉素3000ppm/hm2,比对照产量增加了7.6%。 3...
【英文摘要】 After ten years of unremitting efforts, wheat research office of crop farming of the Xin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reclamation Sciences introduced AL-Type Sterile lines, creating a number of three-line resources, selected AL-type superior combinations fulfilling the three-supporting. Wheat heterosis research direction, technology of reproduction is used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hybrid wheat production. Producing test selection sterile lines AL18(A) and AL22 (A) And the maintain lines and res...
【更新日期】 2007-12-12

【相同导师文献】

导师:田笑明    导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1] 董雪.不同小麦品种对除草剂啶磺草胺耐药性差异研究[D]. 石河子大学,2014
[2] 崔凤娟.小麦AL型雄性不育系遗传规律的研究[D]. 石河子大学,2009
[3] 刘小芳.AL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研究[D]. 石河子大学,2010
[4] 桑伟.冬小麦F_1、F_2代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关系及其遗传分析[D]. 石河子大学,2007
[5] 张利.冬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及其相关性的研究[D]. 石河子大学,2005
[6] 聂迎彬.冬小麦杂交种制种和亲本繁殖技术研究[D]. 石河子大学,2007

xxx
【读者推荐文章】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农业科学
  农作物
   禾谷类作物
   
     小麦
      冬小麦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