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关闭
论搜查  
   在线阅读 整本下载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本系统暂不支持迅雷或FlashGet等下载工具
【英文题名】 On Search
【作者】 余林洁;
【导师】 陈岚;
【学位授予单位】 武汉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 诉讼法
【学位年度】 2005
【论文级别】 硕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武汉大学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06-03-27
【关键词】 搜查; 令状主义; 事后救济;
【英文关键词】 search; writ doctrine; remedy system;
【中文摘要】 搜查作为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侦查行为之一,在有效地惩罚犯罪的同时,极易对犯罪嫌疑人或者案外人员的人身、财产及隐私权造成侵犯,因此成为各国刑事法律规范的重点。与国外成熟的搜查制度相比,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对搜查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在侦查程序上仍然秉承职权主义的传统,这与我国刑事诉讼改革的大方向相悖。有鉴于此,本文在比较研究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搜查制度的基础上,力图将复杂的搜查制度理论投入到对现实问题的关怀中去,对我国的搜查制度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首先从搜查概念入手,提出在现代科技发达的今天,应该用“物理侵入和侵犯隐私权”两个标准重新定义搜查的概念。根据不同的标准,搜查可以划分为很多种类。本文只是选取了其中最为常见的有证搜查和无证搜查、人的搜查和物的搜查两大类进行了简要介绍。有证搜查是令状主义在侦查程序的集中体现,是搜查制度的核心,也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令状主义使得侦查人员必须有合理理由向法官申请搜查证才能进行搜查,并且要严格按照搜查证的记载事项实施搜查。与有证搜查相对的无证搜查,虽然没有有证搜查那么多严格的规定,但也有一定的规则需要遵守。另外,尽管令状主义在最大限度上预防公民权利被侵犯,但在实际...
【英文摘要】 Searching, as one of inspective actions specified by the criminal litigious law, is readily easy to impose infringement on right of body, property and privacy of criminal suspects or persons other than involved in the case while efficiently punishing crime. Thus, searching procedure is a key point normalized by criminal laws in the countries around the globe. Compare with overseas mature searching system, the searching procedure specified by China's criminal litigious law adheres to tradition of ex officio ...
【更新日期】 2006-05-15

【相同导师文献】

导师:陈岚    导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1] 范艳红.辩诉交易制度及其对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启示[D]. 武汉大学,2021
[2] 王映雪.我国刑事速裁程序研究[D]. 武汉大学,2021
[3] 王嘉瑶.自诉程序研究[D]. 武汉大学,2019
[4] 潘新琳.刑事间接证据运用规则研究[D]. 武汉大学,2022
[5] 任雨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被追诉人反悔问题研究[D]. 武汉大学,2022
[6] 赵雨濛.值班律师制度研究[D]. 武汉大学,2020
[7] 李雪.我国刑事搜查制度的完善[D]. 武汉大学,2020
[8] 刘玲.两岸检察机关侦查权之比较[D]. 武汉大学,2017
[9] 马珍.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研究[D]. 武汉大学,2019
[10] 张雨佳.我国检察权的本质[D]. 武汉大学,2017

xxx
【读者推荐文章】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政治、法律
  法律
   法学各部门
    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