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题名】
The Primary Research about the Physiology Mechanism of N Efficiency Difference from Maize Varities
【作者】
栾明宝 ;
【导师】
员海燕 ;
【学位授予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学科专业名称】
作物遗传育种
【学位年度】
2005
【论文级别】
硕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05-12-22
【关键词】
玉米 ;
氮素吸收 ;
氮素转运 ;
生理机制 ;
【英文关键词】
maize ;
nitrogen uptake ;
nitrogen retransfer ;
physiology mechanism ;
【中文摘要】
玉米生产中氮肥的过量施用,不但导致氮肥利用率下降,生产成本提高,而且还会造成地下水污染,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这一情况,一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就是根据玉米基因型存在差异而选育氮高效玉米品种。但是,由于氮效率的生理生化基础研究少之又少,这就不免给氮素高效材料的选育增加了困难。因此,对玉米氮效率品种间差异的生理生化基础进行研究,就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在2000、2001 年对陕西省近几年推广的玉米杂交种进行了氮营养效率的初步鉴定,选出了氮营养效率有代表性的3个品种,在2003-2004 年对其氮效率品种间差异的生理生化基础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1、不同基因型间吐丝前、后吸氮以及氮再转运能力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陕单9 号吐丝前具有最强的吸氮能力,豫玉22 在吐丝后吸氮能力最强,掖单19 在吐丝后吸氮能力居中。而陕单9 号具有最强的氮再转运能力。不同品种营养体再转运氮对籽粒氮的贡献率也存在显著差异,最高达90%,最低仅为40%。
2、根部特征对于吸氮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吐丝期后决定吸氮效率的不是根系的大小,而是根系的相对生长能力。用根系的形态特征作为玉米苗...
【英文摘要】
The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fertilizer not only lead to decreased utilization rate of nitrogen fertilizer and increased production cost but also result in underground water pollution. People attach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to the problem. So choosing and breeding maize variety of highly nitrogen fertilizer utilization rate based on different maize genotype is a positive and efficient measure to the problem. But there is few research on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base of utilization rate of ...
【更新日期】
2006-02-16
【相同导师文献】
导师:员海燕 导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 蒋奇峰.不同抗旱型玉米苗期根系性状的遗传分析 [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2] 王武全.玉米矮秆突变体遗传及激素敏感性分析 [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3] 于大伟.玉米气生根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及其遗传研究 [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4] 朱猛.抗旱型玉米苗期根系形态指标的遗传分析 [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5] 王学荣.玉米品种和栽培措施在山西玉米高产创建中的作用研究 [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6] 徐学亮.玉米各生育阶段氮素积累的遗传研究 [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7] 张永科.玉米产量潜力增进技术研究 [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8] 陈吉宝.小麦TaDREB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9] 栾明宝.不同玉米品种氮效率差异的生理机制初步研究 [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10] 梁引库.不同源库比玉米衰老期间体内营养物质的变化及其对衰老的影响 [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