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关闭
黄芪多糖对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预防效果的研究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下载频次】
★★★☆
【作者】
李巨银
;
【作者单位】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
【文献出处】
广东饲料
,
Guangdong Feed
,
编辑部邮箱
2011年 02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黄芪多糖
;
雏鸡
;
传染性法氏囊病
;
【摘要】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危害幼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传播迅速,病死率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具有免疫增强和抗菌、抗病毒作用。本研究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添加黄芪多糖,探讨了其对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预防效果:选择150只1日龄雏鸡,随机分成Ⅰ、Ⅱ、Ⅲ、Ⅳ和Ⅴ(对照组),每组30只。各组鸡饲料中分别按照0.1%、0.3%、1%、0%、0%添加黄芪多糖,15日龄时Ⅰ、Ⅱ、Ⅲ、Ⅳ组灌服IBDV稀释液2.0mL,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观察了临床症状、死亡率,感染1周检测了血清抗IBDV抗体效价;试验结束时检测了脾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表明:①添加黄芪多糖的Ⅰ、Ⅱ、Ⅲ组雏鸡死亡率和器官出血阳性率极显著低于Ⅵ组(P<0.01);②Ⅰ、Ⅱ、Ⅲ组血清IBDV-HI抗体滴度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与Ⅳ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显著提高了脾淋巴细胞转化率。表明黄芪多糖能显著提高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抗IBDV的作用,但未表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更新日期】
2011-04-27
【分类号】
S858.31
【正文快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致性疾病。淋巴细胞是IBDV的靶细胞,尤其B淋巴细胞是主要的靶细胞,法氏囊是IBDV的主要靶器官。该病发病突然,潜伏期为2~3d,病程短(7~8d),呈尖峰死亡曲线。由于多年来广泛应用IBD高免卵黄抗?
xxx
【读者推荐文章】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
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农业科学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动物医学(兽医学)
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
家禽
鸡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共引文献
同被引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二级引证文献
读者推荐文章
相似文献
相关研究机构
相关文献作者
文献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