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关闭
基于微腔光学晶体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英文篇名】 Research progress of biosensors based on PS and PSM
【下载频次】 ★★★★☆
【作者】 李莎; 时喜喜; 蔡林涛;
【英文作者】 LI Sha; SHI Xi-xi; CAI Lin-tao(Key Laboratory of Biomedical informatics and Health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Engineering; Shenzhen Institutes of Advanced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Shenzhen 518054;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生物医学信息与健康工程学重点实验室;
【文献出处】 传感器与微系统 , Transducer and Microsystem Technologies, 编辑部邮箱 2009年 12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方阵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多孔硅; 多孔硅微腔晶体;
【英文关键词】 biosensor; porous silicon(PS); porous silicon microcavity(PSM);
【摘要】 多孔硅(PS)与多孔硅微腔晶体(PSM)作为新型功能材料,其独特的光学特性、微电子相容性、滤过性、纳米微孔生长可控性及大的比表面积为生物信号传感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平台,已制备成多种生物传感器应用于血液,细菌,病毒,DNA等的快速检测中。在分析了PS与PSM的结构和性能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PS与PSM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开发微型芯片、集成器件和市场化产品将是PS与PSM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英文摘要】 As new functional materials,porous silicon(PS)and porous silicon microcavity(PSM)have perfect performance in biosensors fabrication for many good properties,such as light-induced luminescence,micro-electronics compatibility,filtration ability,controllable growth of nano-micro holes.Many biosensors based on porous silicon and porous silicon microcavity have been fabricated,and applied in rapid detections of blood,bacteria,virus,DNA,etc.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S and PSM are analyzed.The research stat...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875062)
【更新日期】 2010-03-22
【分类号】 TP212.3
【正文快照】 0引言生物纳米技术以生命体为研究对象,运用纳米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开展生物学、医学研究,是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融汇而成的一门新型交叉学科。在生物纳米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纳米级生物传感器为在更加微观的尺度上原位、活体、实时、快速地获取各种生物化学信息提供了革命性手?

xxx
【读者推荐文章】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工业技术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自动化技术及设备
    自动化元件、部件
     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医学传感器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