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关闭
龙眼新品种‘晚香’的选育研究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英文篇名】 Breeding of New Longan Cultivar ‘Wanxiang’
【下载频次】 ★★☆
【作者】 郑少泉; 黄金松; 蒋际谋; 张泽煌; 黄爱萍; 许家辉;
【英文作者】 ZHENG Shao-quan1; 2 HUANG Jin-song1; 2 JIANG Ji-mou1; 2 ZHANG Ze-huang1; 2HUANG Ai-ping2 XU Jia-hui1; 2(1 Fruit Research Institute; FAAS; Fuzhou 350013; Fujian China; 2 Fujian Bree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ujian China);
【作者单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福建省龙眼枇杷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文献出处】 福建果树 , Fujian Fruits, 编辑部邮箱 2008年 04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龙眼; 品种; 晚香; 优质; 浓香; 特晚熟;
【英文关键词】 Longan; Cultivar; ‘Wanxiang’; Quality; Strong aroma; Very late-repening;
【摘要】 以优质、有香气、特晚熟的龙眼果实性状为主要育种目标,选育出优异的龙眼新品种‘晚香’。该品种单果重13.5g,大者可达15.0g以上;可食率67.9%~71.3%;含糖量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9%~22.6%,最高达24.6%;肉质爽脆、致密,化渣,汁液中,不流汁,极易离核;口感好,香气浓郁,极宜鲜食。在福州,果实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成熟;果实退糖非常缓慢,挂树期长,挂树期间其果实鲜食品质没有明显下降,仍具有良好的商品价值。晚香龙眼果实综合经济性状明显优于国内外晚熟龙眼主栽良种立冬本和苗翘,是一个很有希望的鲜食龙眼新品种,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英文摘要】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for quality,aroma and very late-ripening as breeding goal,'Wanxiang' longan was sellected as a new cultivar for future culture.The new longan cultivar had some good characteristics,followed by fruit weight for 13.5 g(max to 15.0 g),edible percent for 67.9%~71.3%,total soluble solid content for 21.9%~22.6%(max 24.6%).At the same time,aril for crisp,melting,densy,dissociable from seed,middle juice,good taste and strong aroma.The mature period was from mid-October to late November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07B01);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2005CCA01300);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2005DKA21002-27); 福建省财政专项(STIF-Y06)
【更新日期】 2009-02-24
【分类号】 S667.2
【正文快照】 龙眼是我国南方的名贵水果,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一种补品,倍受人们的喜爱。然而,我国过去以栽培焙干的品种为主,表现核大、皮厚、肉薄、多不具香气,是其主要的缺点;适宜鲜食的龙眼良种比较缺乏,推广面积也不大。这种情况已不能适应当前国内外龙眼市场以鲜销为主的要求。鲜销龙眼良

xxx
【读者推荐文章】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农业科学
  园艺
   果树园艺
    热带及亚热带果类
     龙眼(桂圆)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