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关闭
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发展前景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英文篇名】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UHV AC POWER TRANSMISSION IN CHINA
【下载频次】 ★★★★★
【作者】 吴敬儒; 徐永禧;
【英文作者】 WU Jing-ru1; XU Yong-xi2 (1.China Development Bank;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37; China; 2.China Huaneng International Trade-Economic Corporation;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36; China);
【作者单位】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华能国际经济贸易公司 北京市西城区; 北京市海淀区;
【文献出处】 电网技术 , Power System Technology, 编辑部邮箱 2005年 03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方阵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电力系统; 特高压交流输电; 发展前景; 西电东送; 全国联网; 负荷中心;
【英文关键词】 Power system; Ultra-high voltage AC power transmission; Development prospect; Power transmission from West China to East China; Nation-wide interconnection; Load center;
【摘要】 介绍了国外特高压交流输电的发展概况及其适应范围,指出发展特高压交流输电是适应中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在西部建设大型水、火电站采用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方式向东部送电,在东、中部建设大型火电、核电向用电中心地区送电,改善电网结构,加强全国联网,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提高输电技术和设备制造水平的需要;建议加强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科研及设备试制工作,尽早建设试验输变电工程,以及研究编制我国1000kV电网发展规划。
【英文摘要】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UHV AC power transmission abroad and its applicable scope are introduced. The authors point out tha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in China, the UHV AC power transmission should be built to transmit the electric energy generated by the large scale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s and thermal power plants that will be built in West China to East China as well as to transmit the electric energy generated by the large scale thermal p...
【更新日期】 2005-08-19
【分类号】 TM723
【正文快照】 1 国外特高压交流输电发展概况及其适用范围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电力系统采用380kV、500kV电压等级,60年代苏、美、加等国在330kV电网中采用750kV电压等级之后,由于电网输电容量的增大、输电走廊的布置日益困难、短路电流接近开关极限等原因,美、苏、日、意等国于60年代开始研

xxx
【读者推荐文章】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工业技术
  电工技术
   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
    输配电技术
     超高压输电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